除灭我慢难


文/见舳法师


  

  伦理是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中国亦有礼仪之邦的美名,其礼仪精神则是恭敬谦让,所以恭敬是为人处世的态度。现代人因为缺乏恭敬心,往往与人相处会产生冲突和摩擦。古有“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们应当学习一个四岁孩童的恭敬行为。

  人与人相处的关系,以物理来举例,就像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当你对他人产生恭敬心,施予作用力,他人相对也会回馈反作用力对自己恭敬。这和儒家所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道理不谋而合。孔子也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久而敬之,在这里有两种涵义,一是指交往愈久,晏婴对别人更尊敬;二是指他人也对晏婴更加尊重。这些例子都是在证明,恭敬的因果关系。万事万物皆是有因有果,恭敬别人是种因,得到别人的恭敬是善果,想要知道自己有没有恭敬心,从观察别人对你的态度就可以知道。

  佛云:“除灭我慢难”,一个人起了慢心,就会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比他人优越,待人处世就不容易怀着一份恭敬心。于世间法,人际关系就不会好;于出世法,有了慢心就容易障蔽自己的智慧,妨碍修行,所以《楞严经》云:“十方一切如来,色目我慢名饮痴水;菩萨见慢如避巨溺。”

  发觉到自己恭敬心不足,就要想办法对治。没有恭敬心是因为我慢心太重,想要降服慢心,就要凡事以他人利益为优先考量,多替他人着想,将自己摆在最后。久而久之不再以自我为出发点,自然能够放下我执,折服慢心而产生恭敬心。

  对他人要怀着恭敬心,对三宝更要起恭敬心。礼佛得以培养恭敬心,以一颗虔诚恭敬的心,礼敬十方一切诸佛,最后“能礼所礼性空寂”,能所俱空,销归自性,礼自性佛。而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成佛,所以不仅对佛要恭敬,乃至对一切有情众生皆当恭敬。有了恭敬心,就能消除业障,增长福德和智慧。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