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恭謹 得成佛道


文/見控法師


  

  佛法在恭敬中求。《金剛經》中提到,須菩提尊者啟請世尊說法時:「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是身業清淨;合掌,心不散亂,表一心請法,是意業清淨;白佛言,表口業清淨。如是三業清淨,虔誠地請法,即是恭敬求法。

  法無高下,應機則妙。倘若能以恭敬心聽經聞法,即使只是聽聞一字半句,依之而行,定能受益無窮,乃至開悟證果。

  過去印度有座寺院,百餘位僧眾同住一處修行。寺院附近住著一位精進行道的優婆夷,每日祈請一位出家眾至家中接受供養,並於齋僧後虔誠恭謹請教佛法。一日,寺院派了一位摩訶盧沙門前往應供,他心想自己年紀老邁才出家,什麼也不解,當如何說法呢?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緩步前往。優婆夷見之心想:「此長宿年老,行步庠序,定有大智慧。」便歡喜供養。食畢,優婆夷恭敬啟請法師陞座說法,法師上座後,心中焦急懊惱,於是說道:「人愚無知實苦。」優婆夷心無分別,一心虔誠恭聞法要,並依此反覆思惟,即證得初果。

  由此佛典公案得知,欲入佛智大海,恭敬心實為根本,應當如何長養恭敬心?可由反省檢討開始做起。檢視自己是否心存我慢、優越感,無視於他人的存在?心存憍慢則恭敬心難生,心存恭敬,就是光明。若覺察到自己的慢心,就要以觀行力降伏此心。思惟佛性本具,人人皆當成佛,我今輕慢他人,則是輕慢未來佛。再者,欲入佛智必須長養平等心,如〈始終心要〉所言:「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對眾生心存平等,了達無自、無他,無能慢之人、無所慢的對象,即能泯除人我及一切的分別對待。孟子云:「敬人者,人恆敬之。」明白自他平等之理,自然能恭敬他人;在恭敬他人的當下,必然也能受到他人的恭敬。

  佛法講,有一分恭敬心,就能消除一分業障;有十分恭敬心,就能消除十分業障。消一分業障,就能增長一分福德和智慧;消十分業障,就能增長十分福德和智慧。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圓成福慧莊嚴的佛果,就從這念恭敬心開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