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三資糧


文/見聲法師



  

  佛法提到:「比丘當行三事——修一切善法、增長福德、博學多聞、修習禪那。」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依循佛陀遺教,以「教理、福德、禪定」三環一體作為中台山僧眾教育的根本。教理是修行的知見,福德是成佛的資糧,禪定是契悟的方便,不可偏廢。在此三方面精進不懈,定能成就菩提道果。

  「通教不通宗,如蛇鑽竹筒;通宗不通教,開口便亂道;通教又通宗,如日處虛空。」「事理元無二,同居大覺中。」雖然禪宗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但必須以教理為基礎,方能清楚明白修證次第,而不會以凡濫聖,生大我慢。「從聞思修,入三摩地」,教理的精進,就是不斷地重慮緣真,即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聽聞教理後,要反覆思惟,一而再、再而三,教理如標月之指,直指人人本具的自性之月,我們的心愈來愈清淨微細,法就能入心。

  佛陀是「福慧二足尊」,代表成佛必須具足福德與智慧。而福德由何而來?來自於善法的薰修與積累。如果過去所做善法不足、造惡為多,未與人結善緣,則修行過程往往障礙重重,難遇善因緣相助。所謂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勿以善小而不為」就能累積福報。時時刻刻以四正勤看守自己的心——「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起善念、說善語、行善事,身口意三業保持清淨,進一步積極行利他之事,亦隨喜一切善法功德,就能夠福報增長。更上一層樓,修善不執著善,即做即了,一切法銷歸自性,福報資糧就能再提升為功德法財。

  大學云:「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由上可知,儒家的大學之道以「定」為基礎,與佛法所談的個人修行有其共通之處。但在「禪宗」所講的「禪定」,是指契悟到當下這念心本自具足、本無動搖、不生不滅、不出不入,是「一切事究竟堅固」的楞嚴大定。老和尚曾開示,悟到這念心之後,要站得住、站得長,保養聖胎,時刻堅住正念,隨順覺性,不起凡夫染污心,即是無上菩提道。所以,禪定不用向外求,離開煩惱這念心,也找不到菩提心;當下「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就是。

  《法華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種種的方便加行,目的皆是為證悟這念本具的佛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不假外求,本自清淨。什麼是「大精進」?一念不生。時時刻刻清楚明白作主,不打妄想,不落昏沉,進而從體起用,萬善圓彰。「一乘任運,萬德莊嚴是諸佛。」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同如來住世,是名真精進。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