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佛依旧


文/见髦法师


  斑驳的鎏金,掩不住青铜的真性情;风化后的浮雕、镌刻,正诉说着古老的史事;穿越时空长廊,沿着历史的洪川,逆流回溯,尽管物换星移、沧海过后,古佛的微笑依然如故。

  目睹历代兴衰交替、分分合合,一袭历史大衣娓娓道来那时代的缘起、变迁,最终败坏崩灭;古文物的身影,即是每个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缩影,而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乃至世界各地,佛教艺术无疑地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古佛迷人之处,在于那“描也描不成,画也画不就”的静谧详和,淡然的微笑间,蕴藏着无限的智慧,何以故?只因能知世间生灭法相,如此而已。

  在这些生生灭灭的时空里,更能让我们体会到佛法的重要观念——无常,观世间一切森罗万象,离不开生死无常,唯有了达此生灭之理,才能契入不生灭的觉者境界。

  欣赏佛教造像的方法可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切入。其一,从外观欣赏:单纯就造型、线条、身形、体态来认识,即便是没有接触过佛法的人,也能从古人精湛的手工艺中,发现许多惊奇之处;其二,从历史背景入手:了解当代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氛围,感受时空所留下的遗迹,便能与此文物有所共鸣;其三,从其相得其法:佛教造像最珍贵之处在于以相表法。佛弟子们将佛陀所留下的教法集结为经典,再依据经典造佛像,将无形化为有形,佛陀一生的种种身教、言教尽在其中,以相印心,藉由佛相慈颜反观自性慈悲,也让末世众生得以藉此遥想佛陀在世时的殊胜光景,内容大有玄义。

  佛法自印度、东亚传入中国,经历朝代更迭、大小战火之祸,千年后的今天能亲见化相佛宝,代表我们曾与佛法有着甚深之缘;了达此理,便更懂得珍惜与感恩。

  思考着我们是如何走到这里,就知道我们要留给下一代什么。千百年来,古圣先贤的教法,是孕育出中华文化的基石,是净化社会人心一帖良药,相对于高度文明的当代,更是提升社会艺术人文素质的不二教材,而基于对此优良传统文化的责任与信念,我们必须做的是保存与传承,如何才是真正的传承呢?出家沙门者,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亲尝法水,立身行道,如此才能报佛深恩、传佛心印。

  “无情说法有情听”。佛虽灭度,而佛陀的教法言犹在耳,其言教、身教化作经典、造像,供人诵读与瞻仰礼拜,低眉、竖目;举手、投足;或坐、或卧,其中法义深刻无尽。众人皆知佛像之美,然而,美的不是造像本身,而是这能看、能听,能从自性启发种种作用的这念心,这才是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