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信的佛法


文/見筵法師


  明州大梅法常禪師參馬祖大師問道:「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法常禪師言下大悟,入大梅山住二十年 。馬祖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 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迴舉似馬祖, 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法常禪師悟到「即心即佛」的道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道一切言說都是方便;悟到這念心,絕對沒有絲毫的懷疑,即是對佛法産生了正信,擁有如此根深柢固的信心,不管外面的境界風如何吹拂,始終能夠立定腳跟,不為所動。

  正信就是對佛法有正確的知見,一般人往往認為學佛就是吃素、拜佛,拜佛的目的不外乎祈求佛菩薩慈光加被,讓自己或家人能夠消災免難,轉危為安,乃至於滿足自己種種的欲求,這些只是初信。一旦困難沒有解決,欲求沒有如願,抵擋不住外界的考驗,對佛法就失了信心。如果知道拜佛的目的除了表達恭敬心外,還含有「見賢思齊」的心念,即是學習諸佛菩薩大慈大悲的願行,並且從日常生活中去效法與實行,不僅孝順父母、關愛兄弟姐妹,進一步做到儒家所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透過落實佛法,將信心提升至智慧的層面,從初信邁向正信,從信仰到學習,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利益,走出光明自在的人生。

  修行想要有所成就,需要具備正信與深信。正信首先要建立在相信因果上,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世間一切有為法皆是因果法則的呈現;進一步相信眾生都有本具的心性,每個人都有能知能覺的這念心,時時都在作用,不會因年齡性別、種族地位而有所差異,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證悟佛果,就是揭示這個道理,相信佛所說的法,依此正信而行,達到深信,信滿成佛,人人都有見性成佛的機會。《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云:「於心性外,無成佛路。」大梅法常禪師就是相信這個道理,進而在這念心上安住用功,故而能夠不為任何境界所轉,通過了馬祖大師對他的考驗。

  要深信一切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與十方諸佛無二無別。六祖大師參訪五祖時,五祖問:「你是什麼地方的人?到這裡來想求些什麼?」惠能大師對五祖說:「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這就是對本具的佛性起了深信,因為知道有本具的佛性,只要如法修行,必定成就佛道。而五祖對他說:「你是嶺南人,又是尚未開化的獦獠,怎麼能成佛呢?」惠能大師答覆五祖:「人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身不同,但佛性有何差別?」體會到自心與佛同一體性,由自心生起信心,心信合一,即使遇到質疑或考驗,都能坦然面對。如此信心不退,便能夠在生死海中逆流而上,達到真正的解脫。

  《摩訶止觀》云:「佛法如海,唯信能入。信則道源功德母,一切善法由之生。」有了信心,才有力量,而信心的建立來自於理的實踐,唯有解行並重,實際印證,才能真正建立起對佛法深切的信心。因此,以正信為因,依正道而行,透過日常生活中一步一腳印的落實,用實際的修證與體會,鞏固對修行的信心,將來必能成就無上菩提之果。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