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怨的智慧




文/见山法师

  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总有不如意的情境,有的人会正面思考,解决问题,尝试改变;有的人则是宣泄负面的情绪,强化他人的错事或缺点,提出问题,却不提供方法。后者就是典型的“抱怨”,无法真正解决问题。

  处于今日多元复杂的社会中,偶有听闻他人抱怨职场中的升迁角力、亲子关系沟通不良;甚至面对自己,仍有个人健康的问题要抱怨……。“怨声载道”充斥在每个角落,不论是受害者或旁观者,不管是理直气壮或暗箭伤人,或许只为引起他人注意或获得同情,亦或只是宣泄情绪的管道;然而“抱怨”却常常让人持续负面思惟,且让事件复杂化,百害而无一利。

  《达磨二入四行观》云:“智者悟真,理将俗反。”一般人容易放纵口业的过失,而佛法教示学人“守口摄意身莫犯”的准则。当听到流言或他人的抱怨时,应当自省反思——好事则心存感激,坏事就要检讨反省、诚实面对。否则,自己因此而抱怨,便又造了口过,种下恶因。

  佛陀曾经为大众开示摩耶夫人的宿世因缘。夫人有一世曾为婆罗门女,看守一座果园,一天母亲过了吃饭时间仍未送食来,为饥渴所瞋恼而抱怨说:“母亲真是连畜兽都不如,即便野鹿遇到孩子饥渴时,念念都会不安心。”过了不久,母亲送来了食物,而就在婆罗门女正要吃饭时,忽见一辟支佛沙门而心生欢喜,便至诚供养饮食和鲜花,后更听闻法义而法喜充满。至诚的供养,后感得五百世的尊荣豪贵,衣食自然而得;但也因不知母恩而毁骂,遂感得五百世堕为鹿身。从这则公案中得知,言语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抱怨的口过,不可不慎。

  抱怨是许多人容易犯的过失;遇到问题懂得陈述事实,尝试解决,改变情况,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进一步深知佛法缘起性空之理,运用慈悲的力量,采取接纳与协助的积极作为解决问题,才是智慧之道。如此定能广结善缘,处处左右逢缘,无有障碍。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