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住大乘心 善開方便門


文/見摯法師

  經典的菩薩,存在於心中;現世的菩薩,存在於生命中。

  菩薩,是果位上代表慈悲、願行無盡的聖者,如家戶喻曉的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其精神都深植於民間。學佛的人,一聽到菩薩聖號,都能心生恭敬,若稱讚一個人具有「菩薩心腸」,對方通常都是滿腔歡喜。

  修行人發願學習做菩薩,目的是要成為大悲、大智、大願、大行的行者,利樂有情、廣度眾生。然而,若欲利益眾生,必須能觀眾生苦,以及了知度化眾生所需成就的因緣,從而建立一切使眾生解脫的機緣,才能冥陽兩利。然而在娑婆世界,眾生根機、品類個個不同,因此廣度眾生需要善巧方便,開立各種方便法門。導師 覺大和尚以「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的宗旨,廣化現代眾生成就佛道,令四眾弟子發大乘心、發廣大菩提心,從本具的菩提覺性中生起自覺,從自覺中生起慈悲心、報恩心、及出離心,繼而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勤行菩薩道,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能離苦。因此,  導師教導弟子,以「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為行菩薩道的準則。

  為使眾生能「安住大乘心」, 導師舉辦各界禪七,開啟明心見性、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禪門宗風;接著,建設中台禪寺,舉辦各項法會,廣傳心地法門,落地生根。 導師也為廣度群倫,「善開方便門」,在全省各地及海外設立精舍,淨化人心,使居士們在紅塵俗世裡,有禪修、禮懺、聽經聞法、布施供養培福的機會,開啟善根、慧根,通向涅槃解脫;舉行皈依、八關齋戒,種下居士們未來證果的因緣;傳授三壇大戒,延續佛法命脈,令佛種不斷;籌建普台小學、中學、高中,為社會培植英才棟樑;興建博物館,見證佛教歷史演變和法脈的傳承因緣,同時也保存中華與佛教藝術文化的精粹。

  導師度化眾生的願心無有限量、無有期限。不僅四眾弟子得以登堂入殿修道,也為廣大眾生,建立未來得度的機緣。一如《法華經》云:「或有人禮拜,或復但合掌,乃至舉一手,或復小低頭,以此供養像,漸見無量佛,自成無上道。」、「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中台禪寺各殿堂的造像,每天吸引絡繹不絕的遊客參訪。參訪者無論是低頭舉足,或是抬頭瞻望佛像,或隨喜功德,或是稱念佛號,在在處處都能在此種下善根與將來得度的因緣。

  導師創建中台山,合光同塵,度化四眾弟子,以完善的叢林制度,讓出家弟子們在寺院中有食有法,助成道業;讓在家弟子在精舍裡修福修慧,有法緣的依靠,共同修行解脫。這一切都是 導師「將此深心奉塵剎」的菩薩願行,是 導師付予四眾弟子們的深恩。自從依止 導師出家修行以來,歷經種種弘法歷程,從 導師的身教,體會到堅忍不拔的毅力、無礙的大慈悲心、大無畏的智慧與勇氣,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心量,令正法久住不斷絕的願行;從  導師的言教,明瞭修行的意義,啟發菩提心。 導師弘宗演教,不僅利益眾生、冥陽兩利,也利益整個社會國家。

  《中庸》云:「唯天下至聖,為能聰明睿知,足以有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密察,足以有別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溥博如天,淵泉如淵。」  導師以其出世的聖德、入世弘化的大智慧和大慈悲,守護道場,護念弟子們修行,成就眾生得度解脫的因緣。願向 導師學習,做一個能「安住大乘心、善開方便門」,以自行之力為眾生拔苦與樂的因地菩薩。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