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眼

文/見呵法師


  

  眼睛,是靈魂之窗。但一般人卻不知眼睛只是個媒介,能看的這念心才是真正的「眼」。俗話說「小心眼」,是比喻一個人的心量狹小。所以,要讓自己的心眼開闊,沒有別的,就是要用慈悲心、平等心來擴充自己的心量,使其如大海能納百川,同時還要像如來的智慧之眼,能夠看清楚一切萬法的真實相貌。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成等正覺時驚歎說:「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佛陀肯定一切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皆當成佛。但因為我們還是在迷的眾生,必須學習以佛的知見為眼,《六祖壇經》云:「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所以在迷的眾生,不可狂妄自大,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老實地面對自己的煩惱心,懂得檢討反省,解決自己的問題。

  有一次,佛印禪師與蘇東坡一起打坐。蘇東坡問禪師:「你看我像什麼?」佛印禪師回答:「像佛。」禪師反問蘇東坡:「那麼,你看我像什麼?」蘇東坡回答:「像一堆糞。」禪師笑而不語。蘇東坡回去得意地告訴蘇小妹,小妹告訴他:「哥哥輸給禪師了。禪師說你像佛,因為禪師心清淨如佛,所以看誰都是佛;而你心中盡是人我是非、煩惱污垢,猶如糞土,所以看誰都變成糞土。」所謂「心淨佛土淨,心平世界平。」用什麼知見去看待萬法,眼前所現就是自己當下的心境,即因即果,不用等到未來,《六祖壇經》云:「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毒害化為龍蛇,慈悲化為菩薩。」當心中充滿惡念,看什麼都不順眼,好像所有的人都跟自己作對,這就如同生活在地獄一般!反之,這一念心都是慈悲,為眾生拔苦予樂就是菩薩。

  過去,無著菩薩在修道閉關用功時,一心想見彌勒菩薩,可是不論他多麼地用功,總是無法如願,於是心生退卻。後來一想,修行是自己的事,怎可放棄?於是又發起慚愧心、精進心,繼續閉關用功。如此反覆進退三回,到了第十二年,覺得是自己的業障太重了,這輩子見不到彌勒菩薩了,於是決定出關,在路上見到一隻癩痢狗,狗身上的瘡爬滿了蛆,非常地痛苦,他想幫狗除掉身上的蛆蟲,又怕不小心傷害到蛆蟲,於是生起大慈悲心,用舌頭去舔取傷口上的蛆蟲,如此蛆和狗皆得以活命,就在此時,癩痢狗不見了,光明莊嚴的彌勒菩薩出現在眼前。彌勒菩薩告訴他:「我一直都在你的身邊,因你的業力障礙,所以看不見我,現在你生起大慈悲心,業障得以清淨,才能見到我。」我們每個人不也是如此?我們看不見佛菩薩,是因為心中充滿了愛憎取捨的煩惱,障蔽了真心,與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法界不相應,見不到菩薩,更見不到自心的淨土。

  想要開啟智慧之眼,就要學習菩薩行,發菩薩大願--「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菩薩以大悲心為體,了達「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都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假有,緣起性空,無有自性,是虛妄不實的,不生執著、不分別。

  譬如,大眾一起共事,多站在他人的立場,包容其短,善用其長,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菩薩以大悲心建立緣起、運用緣起,在如幻的萬法中,大作夢中佛事來利益眾生,珍惜、把握每個機會,廣結善緣,如佛法所講「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如此一來,心量就會愈加開闊寬廣。眾生歡喜,自己也歡喜,智慧之眼就在無私無己的一念間逐漸地開啟。

  有了慈悲,還要有平等的心。否則因為心不平,而生分別取捨,在憎愛中,自己煩惱,也造成他人的困擾。古時,有一位貧女帶著兩個小孩及一隻狗去參加五台山一年一度的無遮齋會,卻要了三份齋食,貧女說狗也要一份,肚子裡的孩子也要一份。這引起分發齋食僧人的不悅,於是貧女、小孩及狗即踴身空中,現出文殊菩薩及獅子坐騎的莊嚴寶相,啟發大眾平等布施的真義。透過這個故事反觀覺照,平時是否因為缺乏平等心,而錯失了很多惠施眾生的良機呢?菩薩當以平等心,隨順因緣,利樂眾生,才是佛之知見,若只揀擇自己喜歡的、有緣的,便是站在相對的兩頭,心中分別取捨,就與執著煩惱相應。

  佛陀的弟子周利槃特尊者,最初出家時,愚笨到連一句偈語都記不住,連他出家的哥哥都放棄他,只有佛陀還是不厭其煩地教導他,佛陀看到的是眾生本具的佛性,而非外在的愚笨。所以周利槃特尊者依照佛陀的教法精勤用功,最後終於漏盡煩惱,證得阿羅漢。

  佛陀時代有一位年青人,因為聽了邪師的話,成為一個人人聞之喪膽的殺人魔,因此被稱為鴦掘摩羅。佛陀在他造下殺母之罪前,適時度化了他,鴦掘摩羅聽了佛陀的教誨,幡然悔悟,出家成為佛的弟子,也證得阿羅漢果。因為佛陀的慈悲心、平等心,在眾生愚癡邪惡的外表下看到的都是本具的清淨心,並以智慧之眼,善觀眾生因緣,於時機成熟之際,以種種善巧方便度化接引,啟發眾生自性的光明,走向菩提解脫之道。

  儒家云:「不明乎善,不誠乎身矣。」不明白本性的善,便不能真誠做人做事。而眾生真正的本善即是佛性。《普賢行願品》云:「若於眾生尊重承事,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了達「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當成佛」,當尊重、恭敬每個眾生;更須時時懺悔檢討,精進用功不懈怠,才能顯發自心的佛性,開智慧之眼。

  智慧之眼,就是能夠了達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其相為假,其性本空,並肯定眾生皆有本具的佛性,如玉在璞中、金在礦中,以慈悲心、平等心觀眾生苦,與眾生廣結善緣,自利利他,精進用功,度一切眾生而無眾生可度,一切法不離當下這念心,心眼洞澈,就能見到自性般若、自家摩尼寶珍。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