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導航—善知識

文/見愿法師


  

  《華嚴經》中文殊菩薩告善財童子言:「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又言:「一切菩薩成就佛法,皆由善知識力,以善知識而為根本。依善知識生,依善知識出,依善知識長,依善知識住,善知識為因緣,善知識能發起。」由此可知一切善法、功德,乃至於修行學佛最究竟的目標──菩提涅槃,皆需依善知識而得以發起、得以成就。

  何謂「善知識」呢?善,即美好、良善;知,是知道、明白;識有辨別、審知別異之意。善知識,即指明白世出世間的道理、有識察判辨真相的智慧、能以慈悲心因病予藥者,或是親朋、或是師長、或是任何眾生。最重要的是能給予協助,朝向自覺覺他、斷惡修善的良善層面提升,進一步教導如何以捨捨善,趣向菩提涅槃之道,才是真正的善知識。

  然而,為何一定需要善知識才能成就善法功德?菩提涅槃,不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難道自己不能向善、向上提升嗎?我們可從內因、外緣兩方面來說明:

  從內在心性之因來說,眾生雖有佛性,然而本具的清淨心卻被無始劫來的無明煩惱覆蓋,不能作主,總是隨著五欲六塵境界起貪瞋癡,造業受苦,流轉沉淪,不知因緣果報、生死輪迴之理,發不出厭離生死、樂求涅槃之念。此時,即須仰賴善知識來提攜、教導。

  從外在的助緣來看,萬法皆須因緣具足方能成就,即使有內在本具的良善心性為因,若不值遇諸佛菩薩等善知識的慈悲指示、教導為外緣,要自斷煩惱,仍是非常困難!因為修行路上岔路多,所謂「欲知山下路,當問過來人。」修行的境界、考驗很多,唯有走過這些路,真正實修實證的善知識,才能引導我們不致盲修瞎練,走錯路、走遠路。如六祖惠能大師說:「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在未徹悟之前,始終都需要善知識的指引!才能找到正確的方向!

  善知識既如此重要,如何找尋自己的善知識,作為修行的導航呢?

  首先,要以謙恭的態度,放下自己所知、所想,亦即放下執著、我慢。《論語》云:「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放下種種揣測、固執、自以為是,當我們認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是最好時,就聽不進去他人的勸諫。如同一杯裝滿水的杯子,無法再倒入新的水。

  調整心態的同時,更要積極學習,發廣大願心,效法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就善知識,為成就無上菩提而精進努力,無有懈怠、疲厭。如趙州老人「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然。」修行未到達終極目標前,對許多道理尚不明白,仍需善知識為倚護,依教奉行,親近學習,以善知識為我們的榜樣。

  進一步再廣結善緣,自利利他,因為任何人都可能是我們的善知識,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如儒家所言:「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則善惡皆我之師,進善其有窮乎?」保持開放的心胸,學習他人的優點,包容他人的缺點,作為返照檢討之借鏡!所謂「聖人無常師」,隨順因緣,「不恥下問」,和一切眾生廣結善緣,互相提攜,彼此互為對方的善知識,同成佛道,共證菩提!

  最後,要相信自己內心即有善知識,《六祖壇經》云:「自心內有知識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任何的善知識都是為了幫助自己契入自性善知識、自性般若,就是這念本具的清淨心、智慧心,只要時時刻刻回光返照,善知識就是當下這念心!不假外求!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