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主人

文/見麟法師


  問問自己,是否還記得國小第一天入學的情景?是否還記得國中畢業那一天的光景?你或許記得,也或許忘了。從一出生,每一個生命的剎那,都在生、住、異、滅中,颯然而逝,不管你記憶中的片段,是快意暢然,還是悲憂惱怨,都早已不存在了。一切事物皆為幻化,如水中之月、如鏡中之像,無有實質。

  世上的任何一件事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有「成」必有壞滅之時,如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本來是一片空地,先有人起了蓋房子的念頭,然後付諸實行,修成了房子,但經過了一段時間,房子終會壞滅。智暉禪師作了一首偈:「我有一間舍,父母為修蓋(意為父精母血生育而成),住了八十年,近來覺損壞,早擬移別處,事涉有憎愛,待他摧毀時,彼此無妨礙。」告訴我們這一期的色身,只是如同暫住的屋舍罷了。

  《無常經》云:「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咸悉見枯贏,假使壽命滿百年,終歸不免無常逼。」不論生命多麼地輝煌或多麼地苦難,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走向死亡,如同今日開的燦爛花朵,明天就隨風而逝,現在起的念頭,下一刻又滅掉了,一個念頭,就是一個生滅,一場生死亦如幻化遊戲。

  《楞嚴經》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造作了前因──恐懼、痛苦、生死、得失、憎恨、絕望和不捨,拿著虛幻的繩子來縛住自己不放──這就是我們生生世世所做的事情,在心念的虛擬世界中,我們不斷地在書寫自己生命的劇本,然後將這幻化、生滅的一切,執著成我們生命中的記憶。

  真切地看清一切美好的事物其無常的本質,諦觀一切事物,正在變化和消失。我們將從對諸法真實的了知中超越、提升,此心不再執著於幻化的虛擬世界。放下愛與憎、取與捨,透過覺照,以正念和慈悲之心,安住在每一個當下,淨化了自己的念頭,淨化自性世界。

  戰國時代,齊宣王希望禮聘顏斶,顏斶辭去,答道:「斶願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淨貞正以自虞。」在齊宣王內心所建構、依存的是物質世界;而顏斶之心,則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格言聯璧•持躬類》云:「能知足者,天不能貧;能忍辱者,天不能禍,能無求者,天不能賤;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貪生者,天不能死;能隨遇而安者,天不能困。」外境的好壞、無常,不能動搖如如不動的心性。如憨山大師所言:「念有物有,心空法空,是以念若虛鎔,逢緣自在,心如圓鑑(鏡),來去常閒。善此者,不出尋常,端居妙域矣!」

  有僧問天台德韶禪師:「一切山河大地,從何而起?」師反問:「此問從何而來?」內心不起,外境不生,我們這一念心具足了一切。提起正念,不為過去懊悔,不為未來擔憂,保持覺性,安住在當下的每一刻,成為自己真正的主人。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