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山之木

文/見峻法師


  《孟子.告子篇上》提到,牛山之木本來很茂美,但因人們不停地砍伐,再也沒有辦法如過去一般茂盛青翠。現代社會由於科學的進步,3C產品日新月異,人人手執一機,沉溺在虛妄的網路世界中。迷上倍迷,皆因深處虛妄架構的世界,再也不知生活真正的意義及目的,好比「人見其濯濯然無草木,以爲牛山未嘗有材木焉」。

  人人本具佛性,當覺性不在,陷溺其心,則食不知味,「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然而,如何提起覺性、識破網路的虛妄?電腦本是計算機,由於人的造作、發明,快速地增加其功能。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聲光刺激,吸引人們購買商品、吸引人們花錢玩遊戲、吸引人們上網站,並藉由廣告大賺其利……花招百出,就是為了賺錢。設計的遊戲不是色情、就是暴力,年輕人因此而犯罪,因為他們不知道控制自己,虛妄和真實世界混淆不清。

  孟子說:「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人性本善,並不是現代人沒有仁義之心,只是好比牛山之木,「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不停地將自己置身在3C的虛妄中任其污染,結果在平時所受的教育中,知禮義廉恥的仁義之心,泯滅無存,則違仁違義、違反法律,「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

  藉由佛法薰習,能令人走出迷惘,知道網路世界中的一切,乃人所發明;人之所以能發明,是因為有心。心的作用,無限廣大,但都是虛妄不實,因為這是識心的作用,始終在六塵中作活計。觀察六塵諸法,因緣和合,聚則生、散則滅,不離成、住、壞、空;而心念生、住、異、滅,無常、非一,其性亦空。既是因緣和合,既是無常、苦、空,那麼所發明之物又豈真實?所以經中謂為「迷中倍迷」,一迷為心,又迷為物所轉,皆由不知心生萬法、萬法唯識。

  何其有幸,在紅塵濁世中有一股清流。導師 覺大和尚在全世界各地廣設精舍,令人們有機會聽經聞法,孟子云:「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端正知見,轉化社會的亂象,必藉由佛法的教育。相信「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蘖之生焉。」人人本具佛性,四眾弟子和合,定能弘揚佛法、普度眾生,令牛山之木再度茂美,人人皆能明心見性,回到自性菩提之家。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透過覺的教育,必能人心安定、世界大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