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無止盡 敏以求之

文/見呵法師


  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以其身教、言教告訴我們,他能夠知道那麼多道理,是源自於他的勤學。「默而識之,學而不厭」是孔子學習的精神。「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能像孔子如此好學的人應該很少了。

  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學習很重要,不但要學習,還要學會。智慧的累積與事情的成就,都是在因地上努力學習而來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資質不好,反應遲鈍,也不要灰心,「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勤能補拙,慢慢地反覆學習,要有恆心、信心和耐心。

  進一步,不但學「會」,還要熟練。學習的差異就在此,大家都會,就要看會到什麼程度。譬如鑽石的碳元素,要經過攝氏一千度以上的火加以淬鍊,才能成為鑽石,若溫度及淬鍊的時間不夠,碳就只是碳,不會成為鑽石。學習也是一樣,不但要會,還要「熟」。熟練了以後,就能夠增長信心,猶如鑽石般,能夠照亮自己的內心,得到光明。

  進一步還要生「巧」。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於理上思惟,於事上實踐,熟能生巧,體悟就能更深入;遇到事情時,不會慌張、恐懼,能夠沉著以定力來面對一切。戰國時代的蘇秦,以錐刺股,勤學不倦,靈巧運用所學的智慧說服六國,身佩六國相印,成為當時有名的縱橫家。

  學習至能夠巧妙運用,還可以再精益求精。《詩經》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透過不斷地切磋琢磨,舉一反三,反省檢討。老子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將所學深化於心,無人、我諸相種種分別,心無所著,即是有為歸於無為。如《金剛經》所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執著所做的一切,這念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動,如百川歸於大海,心海浩瀚無盡,所學也無有邊際。

  學習不能得少為足。子曰:「譬如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一般人往往只學皮毛而不能熟巧,都是因為沒有發長遠心堅持到最後。反之,「譬如平地,雖覆一簣,進,吾往也。」事在人為,一切事情的成就,端視自己有沒有恆心,努力去達成。

  不論是世間的學業、事業或出世間的道業,都離不開學習。《佛說八大人覺經》云:「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向五明處廣學,作為度化眾生之資糧。玄奘大師精通九十多國語言,更以堅忍不拔的毅力,博覽經書,廣學多聞,故能在戒日王所安排的辯論會上,折服眾人,使與會之人皆因其智慧與德行,發起敬信三寶、修行學佛之心。

  古人云:「學海無涯。」以「會、熟、巧、精」四個步驟作為學習的準則,具足恆心、信心和耐心,精進不退,定能任心自在,學習無礙。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