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喜舍

文/见山法师


  有情众生希求离苦得乐的生命,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就是实践的要义,因无量广大的利他之心,能让自他皆能获福、得解脱。慈悲喜舍——四无量定,亦名无量心解脱,或名四梵住。

  “慈”是给予众生安乐——是分享与友爱的行为,以维持众生的利益为前提;“悲”是救拔众生的苦恼——同情他人的苦楚,是同理心的体现;“喜”是随喜众生的喜乐——见到行善或得乐的众生而心生欢喜;“舍”是舍弃冤亲而平等一如——是放下的生活哲学,亦在人我相中不起爱憎,行布施后不着布施想。

  慈悲喜舍是世间德行中的崇高理想、普世价值,更是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行谊。

  二次大战结束,溃败的德军被遣返,行经莫斯科时,有很多人在路旁观看,大众都非常气愤。此时,有一位老妇人慢慢地走向一位双脚残废的军人面前,把一块黑面包给了这位年轻人,年轻人不禁丢下柺杖,向妇人磕头,看到这个景象的军人们也都跪下了,而路旁观看的众人也都拿出食物布施给这群年轻的军人。这就是“慈悲没有敌人”的真实见证。

  四无量心,是小乘圣者与大乘菩萨所共修,是自利利他的法门。在《大般涅槃经》中教示:“夫修慈者,能断贪欲;修悲心者,能断瞋恚;修喜心者,能断不乐;修舍心者,能断贪欲、瞋恚众生。”故知修习四无量心,能断除自己的烦恼、习气。

  静坐中思惟四无量心的道理,或依定而起观想,或依观想而成定,这定力的功德能令众生获福无量,得生于大梵天,故名“四梵住”;佛世时,梵志陀然因舍利弗尊者劝修四无量心,命终生于梵天。这是自利的功德。

  更重要的是,修习四无量心有无量的利他功德,所谓“大慈大悲悯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这是修行的根本,众生更因之而离苦得乐。《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大悲心乃成佛的根本,修习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能长养菩提心,亦能破除人我二执而得自在无碍,心性平等而究竟圆满,最终成就“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解脱境界。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