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的重要性
文/見擔法師
  

  何謂善知識?以一般世人的角度,可以說是良師益友。良師,能傳道、授業、解惑,傳授做人處事之道,授予學業、知識並解除疑惑;益友,如孔子云:「友直、友諒、友多聞。」乃具備正直、信實和博學多聞之特質。世間的善知識――良師益友,培養我們健全的人格,而佛法中出世間的善知識,不僅是良師益友,更具足戒行、慈愍堪忍、精進無為等美德。能親近之,不但能提升精神生活,更能夠離苦得樂,找到真生命而得大解脫。

  在《摩訶止觀》裡記載,善知識有三種:一、教授善知識,二、同行善知識,三、外護善知識。教授善知識教導我輩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學習種種方便以達究竟而深入一切佛智,同行善知識能彼此互相策勵道業,同往菩提涅槃之目標邁進;而外護善知識,就同護法居士大德,以四事供養等護持,使修行人能安穩修道。以上是善知識之略義,更深一層之意義,就是當知該發何等心來親近善知識。

  一、清淨心――儒家說:「賢賢易色。」用佛法詮釋,乃敬重賢德之教切磋琢磨,淨化三業。對於外護亦以清淨心接受供養,才不會走偏而馳求名聞利養。

  二、恭敬心――持一分恭敬心,自消得一分業障,得一分智慧。對教授善知識恭敬外,對同行、外護善知識亦要恭敬其佛性。《圓覺經》云:「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一切覺故。」若能遵從六祖大師的教誨:「內調心性,外敬他人。」身心躬行,日久功深使煩惱稀薄,本具智慧便得以重現朗耀。故《華嚴經》云:「善知識者,則是趣向一切智船,令我得至智寶洲故。」

  三、感恩心――在《勸發菩提心文》提及正發菩提心之因,不離感恩心。因此,對教授、同行善知識,當念佛重恩、念師長恩;而於外護,則念施主恩、眾生恩。以感恩心為前導,才能奉此身心,跟隨善知識行菩薩道而無有疲厭。

  《六祖壇經》云:「一切善法,因善知識能發起故」,以清淨心、恭敬心、感恩心來親近善知識,乃心之善用,其目的是要從用契體,啟發內心的自性善知識。外在的善知識,拓展生命的寬廣度,亦導我輩明善惡、識因果,在茫茫人生苦海中,不致於迷失方向走錯、走遠。將修行的羅盤針對準菩提涅槃,而欲達菩提涅槃,還是不離每個當下,隨順覺性,對境練心,當以煩惱心不生,清淨心不滅為因地修行之根本。所謂「因地心,果地覺」,將來必能悟自本性不生不滅,找到修行的核心價值,得大自在、大解脫。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