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任運 萬德莊嚴
文/見絕法師

  「一」具有無窮、深奧之意涵。一者,最小,然而,無限綿延、無有窮盡亦是一。古人造字由一,故有上、下之分野。物在「一」上,是上;物在「一」下,即是下。並且,一切之「一」是全部,但唯一的「一」卻是單獨。

  「一」猶如人人本具的這念心,是最小,也是無有邊際,故古德云:「放之則彌六合,收攝在一微塵。」一切分別、相對,由心而起。沒有安住在這念心上,便衍生出上下、是非、善惡、好壞之虛妄境界。一切法無不從此出,一切法無不歸還此法界。因此,雖云一真法界,卻又是心生萬法。

  諸佛世尊證悟此心,而古來祖師大德、諸修行人,皆是以修心為要,種種精進、方便,皆為契悟本心,因為心是根本,心是安身立命之處,即心即佛。

  能夠安住在本心本性之上,清楚明白,沒有妄想,就是這念心之主人,就是覺性現前,就同於諸佛知見。若為煩惱、妄想所覆,迷失本心,隨境遷流,就須用種種方法來「制」心。降伏妄心、煩惱心,真心、清淨心即能現前。

  六祖惠能大師親得五祖衣缽之後,有數百人欲來奪衣缽。有一僧名惠明,因之前乃四品將軍,故為眾人之先。六祖將衣缽放在一塊石上,然後隱身於草叢之中。惠明一見衣缽,即刻雙手奪取,沒想到無論如何用力,衣缽皆紋風不動。惠明知此事非常,於是高聲大喊:「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六祖大師乃自草叢而出,在大石上盤坐。惠明作禮言:「望行者為我說法。」六祖即向惠明說道:「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惠明依言,隨六祖大師在一旁靜坐。過了許久,六祖大師向其問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制心」,就是制伏自身煩惱妄想之心。惠明見衣缽無法強取,心頓時冷靜了下來,放下衣缽,就是放下了求名求利之心,因此了達法比衣無價,衣是表信,唯有正法能令解脫,於是興起了求法之心,恭敬作禮,降伏心中高傲我慢之心,故能依六祖大師所教,屏息諸緣,靜坐息心,於言下大悟,得法饒益。

  《佛遺教經》云:「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又云:「是故智者,制而不隨,不令縱逸。」世尊入滅前殷殷囑咐行者,須時時不忘「制心」,要觀照住自己的心念,作心的主人,不令此心隨於六根攀緣六塵而迷失,在虛妄的境界中沉淪,溺於生死苦海。惠明為衣缽所迷,故受名利妄心之所驅馳。然而,當其覺性作主,不隨名利所惑,當下歇下狂心,菩提自現。因此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將心安於一處,安於當下,安於其本來真實之相狀,則無事不得成就。一處者,更無別處,即是當下這一念,無有第二念。如同六祖大師安住於本心本性上,不動清淨,而能出生萬法。因此,不分別惠明的苦苦追逐,冤親平等,自他不二,以清淨智慧,啟發惠明本具之佛性,甚而廣開法筵,一花開五葉,於曹溪普傳,蘭桂騰芳,利益無量眾生。

  靈山會上祖祖一脈相傳的,即是此心地法門。辭親出家,為的就是要識心達本,解無為法,為的就是要自利利他。時時提起覺性,制心於一處,即能任心自在,即是一乘任運,而能無事不辦,萬善圓彰,萬德莊嚴。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