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受用的財富
文/見勉法師

  

  在資本主義的暢行之下,無不以謀求利益為人生基本前提。這樣隨之而來的問題,不但失去了與生俱來的良知良能,也造成很多的社會亂象,如犯罪率上升、家庭失和、學習力降低,乃至於國家生產力減少。所謂「道德」二字,對現代年輕人來說代表著什麼意義?或許得到是相當模糊的答案,因為環境使然。社會賦與年輕人的並不是道德教育的培育,而是功利主義下的生存之道。學歷、文憑與高薪的生活,主宰了人們的思考動力;但,缺乏道德的觀念與修持,也讓人們逐漸察覺到心靈層面的空虛,並造成許多社會問題。佛法就是道德的最高標準,它不但告訴我們為什麼要有道德,也教導我們如何去修持;一旦獲得之後,終生將受用無窮,也能在這事事為己的社會中找到立身之道。

  東西方文明發展之始,都有探討「道德」的意義與標準。西方將道德的價值,運用在判別事情的準則上,例如在麥克阿瑟將軍「為子祈禱文」中,我們可以清楚看到西方教育中「誠實」、「真誠」與「正直」的精神。作為父母,如何教養出人格完整的孩子,盡是從這些道德觀點中著手。反觀東方思想對道德的詮釋,我們可以從耳熟能詳的儒家思想一探究竟。儒家常言:「禮、義、廉、恥」,這些都是東方哲學思想的道德標準,但為什麼現今社會的道德觀念卻愈來愈薄弱?「群體競爭」演變成「自我主義」可能是一個主要因素。在謀求利益中,因恐懼而選擇不擇手段,不但造成內心道德的失衡,也導致外在社會的失和。而道德在此不但代表著為人處世之準則與生活的價值觀,也意味著善良的表現;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唯有心存善念,社會才不會失序。從佛法的角度來看,眾生的貪、瞋、癡三毒就是毀壞道德標準的開始。如果可以做到不貪、不瞋、不癡,則能匯歸到善業之中,達到佛法所說的淨土之境,這也就是「心淨則佛土淨」的道理。不管是東方、西方與佛法,都強調道德的重要性,進而對群居生活的人們產生正面的影響。

  前陣子報章刊載一則新聞,發生在歐洲的一個先進國家。一位年輕人在搭乘地鐵時因沒有買票而被抽查的員警發現,年輕人也因這件事在日後面試時被應徵的公司所拒絕。公司認為,從一件小事足以了解這個人的道德觀,他們不希望公司有不誠信的人,這會影響公司的表現。明顯地,道德在現今社會又慢慢被正視。

  除了過去所重視的IQ(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力商數),情緒指數(EQ)和 逆境商數(AQ)都被作為審查一個人的標準;而現在,人們進一步回歸到人性的基本面,以道德標準(Moral Quotient)去檢視個人。一個人的道德表現,不但影響其心靈層面,也影響到家庭、學校,乃至於整個社會與國家,這也為過去過分重視「物質生活」的人們帶來很大的省思。

  佛法為道德的最高標準。因為眾生貪圖名、聞、利、養,導致種種的煩惱,所以佛法教導大眾不貪、不瞋、不癡,在日常生活中有遵循的準則。若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其實也達到世出世間最高的道德標準。不僅如此,導師 覺大和尚更確切地開示我們「中台四箴行」,以恭敬、慈悲、和合、真誠來對待我們所接觸的一切人事物,這也是日常生活最直接而實用的道德標準。

  道德的培養,不但是個人的責任,也是社會所必須經營的目標。道德不但是個人重要的精神資糧,更是國家維持祥和發展的必要元素。佛法是最高的善法,使我們遠離痛苦、煩惱及一切天災人禍,並能在這「事事為己」的時代,注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正向力量,展現生命無限的價值,開啟一個祥和的新世界。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