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修的力量
文/见梧法师

  

  人,和绝大部份动物相同,都是群居生物、团体生活;究其所以,在蛮荒时代,依靠着众人群集的力量,可以抵抗猛兽的袭击、采集到较多的粮食,让生命得以保障和延续。自然界的生物也是如此,为了防御天敌或获得更多的食物,会聚在一起,变成习性。如今,科技与文明的进步,使得现代人免于在荒郊野外求生的危难,却没有改变人们群居的生活方式,因为“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藉由每个人发挥所长,透过合作和交换的方式,令普罗大众日常所需不虞匮乏。然而在世间上,无论是人或是生物,群居的目的只为拥有更好的生活,那么对于出世间的修行是不是也适用呢?

  “大众薰修希胜进,十地顿超无难事”,修行的目的虽然和一般人不同,但是在团体中修行、磨炼的成就,还是比个人清修来得好,因为在尚未成道以前,无始劫以来累积的无明和习气,一直阻碍着我们修行,如果没有在团体中共修,容易随顺着习气和业力流转。例如马拉松和自行车比赛,大多数的参赛者在比赛当中,都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团,只要一不小心走错路或放慢速度,受到众人牵引的力量,又会自动地被拉回来。

  过去有一群画家,有的擅长色彩表现,但不擅长构图;有的擅长画身体,但不擅长画手脚;有的把手脚画得很逼真,但却无法描绘出脸部的表情与神韵。一天,国王派人去找了这群画家来到皇宫,请他们集体画一张自己的肖像画。于是,他们开始各自发挥所长,有的人画脸,有的画身体,有的画手脚,有的负责上色,一起创作国王的画像。可是,当他们快完成时,却发现擅长画身体的画家没有来到现场,大家只好共同将身体的部份画上,但是怎么看都不太协调。最后,国王问:“这是你们所有画家共同创作的作品吗?是你们最满意的作品吗?”画家们有点失望地回答:“其实这并不算是所有人的集体创作,因为少了一位擅长画身体的画家。少了他的参与,这张画也就未臻完美!”团体中若有一人疏失,都会使这个团体无法达到圆满。所以不可看轻自己和他人,每个人都做到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这个团体才能团结、和谐,发挥最大的力量与效率,也就是共修的力量。

  观世音菩萨具有千手千眼,“千”即是无量无边,“手”代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眼”表示观世音菩萨的智慧,正意味着观音菩萨以无量无边的慈悲和智慧,无远弗届地度化大千世界的众生。在中台菩萨道场修行的四众弟子,每个人都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不但可以利他──通力推行佛法学术化、教育化、艺术化、科学化、生活化五化运动,更可以利己──藉由师兄弟的智慧眼,洞察吾人的烦恼、习气、妄想,施以慈悲的手法,让吾人断恶修善。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