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功德之重要性
文/見約法師

  

  綜觀現今社會亂象,大多是由於人們以自我為中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一旦見到他人成功、獲利,就產生嫉妒心、瞋恨心與排斥心,甚至利用不正當的手段,來毀謗他人名聲,阻撓他人成功,因此形成惡性競爭,而破壞良好的人際關係,並在團體、社會及國家造成不安與爭端。

  這些亂象皆是由於心量狹小,不知道隨喜功德的利益與重要性。若以寬廣、包容的胸懷隨喜及成就他人,不僅能拓展自己的心量,化除心中的嫉妒煩惱,還能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爭鬥,增進群體的和諧。

  一般人認為「損人利己」是社會上的生存法則,然而,從佛法的角度來看,損人即是損己,自身終究會遭受惡報、嚐到苦果。《菩薩本生經》中記載:佛陀在過去生中,與阿彌陀佛曾是同學,世尊名為首達,阿彌陀佛名叫維先。首達年高臘長,卻不如維先年少智深、辯才無礙。由於弟子們都想依止維先,首達因此心生嫉妒,對弟子說:「維先年幼慧淺,不可依崇。」維先得知此事後即默然離去。首達雖然重新獲得大眾的尊崇,但是由於不能降伏嫉妒及瞋恨之心,不能歡喜讚歎反而誹謗賢者,因此死後墮入地獄受苦。由此可見,當我們產生陷害他人的惡心時,不但無法真正損害他人,卻要以此惡業招感惡果。

  隨喜讚歎他人的成就,就是利人、利己,因為莊嚴別人,就是莊嚴自己。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年幼時父親亡故,母親獨力撫養他,生活十分窮困,當惠能長大後,便以砍柴維生來奉養母親。有一天,當他出外賣柴時,無意中聽到有人念誦《金剛經》經文,當下便有所體悟。這位居士非常讚歎他的善根,不但鼓勵他向五祖大師學習佛法,還資助他十兩銀元安頓母親,讓他沒有後顧之憂,而能安心離家求道。惠能參禮五祖後大徹大悟,並且弘傳頓法,開啟禪宗的興盛期。

  這位居士表面上看來損失錢財,但是由於他的鼓勵及資助,促成惠能大師道業成就、化眾無數的功德。他的廣大心量及熱心護持,為自己培植了殊勝的福報,與惠能大師大興禪宗的無邊功德同時俱存,光耀後世。表面上的「損己利人」其實是「利人利己」的清淨之行。俗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凡事皆是有因、有緣,因緣具足才能成辦。隨喜讚歎他人,乃至歡喜助成他人的成功,無形中也結下善緣,未來即能成就善果。

  《普賢行願品》言:「所有世間一毫之善,我皆隨喜。」就是教示我們,面對他人乃至於一切眾生所成就一絲一毫的善法,都要以平等、無瞋恨、無嫉妒之心,全然地歡喜、隨順。修習隨喜功德,不僅幫助我們以平等心隨順因緣,利樂一切有情;更能藉此擴大心量,包容萬物,洗滌心中的瞋惱,成就自利利人的無量功德。以隨喜心消弭嫉妒心,以廣大心破除狹隘心,便能使國家、社會乃至於全世界,化成平等、喜悅的人間淨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