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學多聞
文/見彥法師

  

  《八大人覺經》云:「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菩薩發四弘誓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於是往還於生死夢幻之中,普度一切眾生。而廣學多聞,成就無礙辯才,正是菩薩度眾的資糧。

  廣學,即是向「五明」處學習。菩薩除了要學習佛法的教理、明心見性 ──「內明」外,尚需勤學語言、文典、工藝、技術、算曆、醫藥、論理等種種學問,也就是「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具備了五明,菩薩方能隨順眾生的需要與根基,給予接引度化,契入佛法的清涼海中。

  多聞,則是針對內明而言,也就是常能聽聞佛法,並且受持不忘。《中阿含經》云︰「比丘,若有族姓子,我所說四句偈,知義知法,趣法向法,趣順梵行。比丘,說多聞比丘無複過是比丘。」由此可知,領受佛所說的教法,並且隨順修行,方為名副其實的多聞。猶如醫生學習治病的藥方,菩薩受持一切法門,則是基於大慈悲心,學習對治煩惱,以圓滿四弘誓願,度化無量無邊的眾生。

  然而,要如何才能夠做到廣學?

  至聖先師孔子,一生博學篤志,集教育家、哲學家和政治思想家於一身,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對象。孔子曾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習有如大海不擇細流,深廣無涯,即使遇到七歲的項橐,孔子也能夠謙謹的請益。勤敏好學、學而不厭的孔子,抱持著開闊的胸襟來學習,於是成就了恢宏的思想、奠定中華文化之道統,其所豎立的典範,流芳萬古千秋。

  更進一步,我們可以在佛法中,尋得多聞的法式。

  昔日一位沙彌,一面為了僧團向居士乞食,一面用功背誦著經典。一位長者見到沙彌如此精進,於是發起護持的願心,供養這位沙彌九十斛的米,讓他可以三個月安心的用功,不需為化緣而奔波。沙彌在長者的發心下,三個月內記誦了一千四百個偈子,流暢無礙;長者見狀,歡喜頂禮沙彌,並發願來世聰睿博達,多聞不忘。憑藉如是的願行,長者生生世世感得明識強記的果報;釋迦牟尼佛出世時,長者更成為了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憶持佛法三藏大海無所忘失,被世尊讚譽為多聞藏。

  《大般涅槃經》中世尊曾開示,阿難尊者對於佛法具備堅固的信心,心中沒有虛偽邪曲的念頭,色身安隱沒有病苦,而且常能精進,念茲在茲的在道法上用功。即便有了成就,也不心生憍慢,時時具足定慧,必能由聞領解,增長明達的智慧。由於具足這八種功德,阿難尊者得以成為佛門中的多聞藏,於佛滅後集結出佛陀的教法。

  唐朝的鑑真大和尚是南山律宗的祖師。大和尚精通於佛教建築、雕塑,在淮南弘法時,造像建寺,頗多建樹;在醫術上,亦十分精深博達。天寶年間,大和尚應日本遣唐僧的啟請,決心赴日弘佈佛法。此後十一年的赴日過程中,大和尚遭遇了多次的海難、朝廷的刁難,甚至失去了雙眼,歷經萬苦,方抵達日本。在聖武天皇的護持下,鑑真大和尚大興律法,亦帶入天台等許多佛法典籍。此外,更為日本天平時代的藝術增添異彩,達到巔峰;如唐招提寺建築群,即為大和尚及其弟子的傑作。同時,大和尚對於中國書法藝術的發揚、醫藥知識的傳授,都有極高的成就,被日本人民奉為醫藥始祖。藉由多元化的弘法方式,鑑真大和尚不僅將佛法深耕於日本,更傳播了華美的唐朝文化,福益無數日本人民,其一生的成就,便是廣學多聞菩薩行的典範。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所以菩薩視一切眾生為親眷,發願普度眾生,勤學多聞,以明白世、出世間的一切道理。學習之後,還須回歸本性,不執著所修的法門、所習得的學識。依著如此的願行,廣學多聞又能不住一切,便能成就事理無礙的菩提妙果,究竟圓成佛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