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功德,獲福無量
文/見變法師

  

  「隨」是隨順,「喜」是歡喜,能夠以清淨心、歡喜心、平等心,在生活中布施財物、時間、心力,不論是大事、小事,都能稱揚讚歎,都是無量功德。

  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教導大眾要有寬厚的胸襟,成就他人的美德。佛經亦云:「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菩薩見一切眾生能修福修慧、離苦得樂,就能得無量歡喜。一般眾生總是自私自利,不願看見別人功成名就,時時活在人我是非、分別當中,自己有所成就,就感到歡喜;看到別人成就善法功德,就心生嫉妒,甚至說風涼話、誹謗、破壞。不僅當下瞋怒痛苦,也種下惡因,損人損己。

  《菩薩本生經》中記載,佛過去曾與阿彌陀佛為同學,世尊名為首達,阿彌陀佛名為維先,當時首達德高望重,對年少聰慧、辯才無礙的維先心生嫉妒,深怕弟子依止維先,於是對弟子們說:「維先年幼,智慧淺薄,不可依崇。」導致弟子遠離,維先默然離開。而後首達雖受大眾敬重,但因不能降伏自己的瞋恨心、嫉妒心,又不能隨喜讚歎、成就別人的善法功德,所以死後便墮地獄,受無量苦。

  過去印度有一位阿輸迦王,對佛法深信不疑,發心建八萬座佛塔,並日日供佛齋僧,請法師開示。一日,遇一年輕聰慧、莊嚴、精通三藏的法師,發現此法師只要一開口說法,均散發陣陣清香,令聞者心生歡喜。國王感到非常奇怪,於是請示原因?法師回答:「迦葉佛時代,我是一位善法比丘,常向大眾讚歎諸佛無量清淨功德,使其了達佛理,稱揚如來。因為這樣的功德,所以生生世世都能口出妙香,聞者皆能心生法喜。」由此可知,隨喜讚佛的功德是多麼殊勝、可貴。

  隨喜發心,不論是自己主動積極行善、令眾生歡喜;或是隨喜讚歎,成就他人功德,這念真誠的發心,就已具足諸佛菩薩自利利人的因心與功德。《四十二章經》云:「睹人施道,助之歡喜,得福甚大。」因此,以寬廣、平等、歡喜、慈悲成就他人的菩薩心,隨喜修福修慧,猶如燈燈相傳、光光相照,必能讓更多眾生共霑法益,離苦得樂。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