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诸葛亮辅佐刘禅,谈承担的意义及精神
文/见奏法师

  何谓“承担”?即承受担当之意,勇于承担重任,能为自己或他人的过失担当责任,不诿过、不推卸;而其具体表现是以利益大众为前提,无怨无悔地付出,不造成人我间的冲突,这就是承担的精神。

  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诸葛亮,足智多谋,因感动于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及知遇之恩,答应在纷乱时局为其效力,建立蜀汉。然而刘备未完成统一大业即中道崩殂,临终时托付他辅佐后主刘禅,复兴汉业。诸葛亮临危受命,带领蜀汉从君主殂亡的震荡中恢复过来,不仅外结孙吴、内定汉中,亦整顿吏治,识人善用,采纳忠言,完成复兴汉室的艰钜遗命。

  由此可知,承担要有无比的勇气及心量。往往我们对于自身所熟悉的一切,都勇于去承担;但相对地,对于陌生的事物若还能发自内心为大众服务、付出,就要有无比的勇气与愿力、忍辱与包容,以大局为前提,不怕别人的指责与异议。例如诸葛亮不因出师北伐失败,遭受众臣指责而萌生退意,反而上书后主正确看待失败之因,待有利的时节因缘再战,其为蜀汉生死存亡的忠心,乃是大丈夫的承担。此外,更为可贵的是其为臣之道,诸葛亮不因后主无才无略而心生动摇,反而以更坚定的勇气、毅力,忠心护主,并且实现先帝的遗愿,真正是承担的最高精神表现。

  承担,大至为国、为民、为社稷、为百姓,如诸葛亮;小从自己身上做起。曾有一位小孩拿着成绩单交给父母,他说:“我考不好,我自己会承担。”父母看完后疑惑地问:“你如何承担?”他回答:“我要承担成绩不好排名的压力、父母亲的不高兴及老师的处罚,但是下次我会用功了。”这就是能够担当自己所造不如意的结果,并且明白因上的努力,从中提升。我们不也是如此,知道病痛是由罪业产生而甘心甘受;因为没有善因缘而懂得修正自己,努力改变因缘;或者为领众承担组员们的过失,从这些日常发生的小事学习承担,进而担负起护法护教之责。如此,从小处做起,向大处着眼,承担的意义及精神就涵盖其中了。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