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悟

文/普恩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森
 

  此次学界禅七, 导师及主七见灯和尚有多场开示,学员们摒除外缘,在禅堂中专注地聆听开示,以确立佛法的正知正见。另外在团参中,也可以向主七和尚请法,针对个人的禅坐体验或开示内容提出问题。

  主七和尚于第一天开示时,即明确说明禅七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借由七天的精进修行,探究生命的意义,了解本心本性。过去,我常常在内心思忖,为何要修行?为何要打禅七?喝茶的人是谁?什么是父母未生之前的本来面目?什么是灵魂?什么是心?心在哪里?为何我是这样过一生?为什么是我?为何我会出生在我家?这么多看似没意义的疑问,经过这两年的禅修,终于得到了一些解答,也对生命有了不同的体认。

  要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就要认识佛法的三个基本定理──「因缘果报」、「缘起性空」与「众生本具佛性」,才能了解心的体、相、用,才能知道什么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灯和尚开示,对佛法要有正知正见,如法修行才能有所证悟。一切法皆是缘起性空,有能有所就不是真正的悟道。「众生本具佛性」,心本自清净,只因无明而起惑造业,若在起心动念时没有坚住正念,那么就要自作自受、自食恶果。

  很多人对佛法没有用心学习、思维,也没有得到善知识的指引,结果到最后是「迷迷糊糊地相信」或「迷迷糊糊地不相信」,导致很多人认为学佛是迷信的行为。所以学佛之人,对于心之体、相、用要有正确的认识。

  由于平时事务繁忙,难得有时间可以静下心来沉淀自己,所以借由禅七活动,摒除染缘,收摄身心,在禅堂中专心修行。禅七前三天,主七和尚开示学员运用数息与观息的止观法门对治散乱心,不要让妄想一直持续下去。接下来主七和尚又为大众开示「中道实相观」法门,此一法门是教导大众直接面对妄想,「妄想来就让它来,妄想去就让它去,甚至因为用功得力而出现的境界也都不要理它」。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生就有灭,既然是生灭的,就不是真实的,就是缘起性空。禅七这段时间,自己由于无明烦恼、习气之故,所以修「中道实相观」时,常常妄想纷飞,因此自己发愿忏悔,在平时要学习放下执着,多礼佛拜忏,并参加精舍或中台的活动,慢慢将染缘转化提升,那么修行才容易用得上功,才能体会到诸佛菩萨禅悦为食的法喜境界。

  团参时,有学员问主七和尚「什么是开悟?」主七和尚回答:「悟无所得,悟后起修才是真修。」其实所有的烦恼皆是我执而生,所以修行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打七也就是要破除我执,如果能了解万事万物都是众缘和合、缘起性空、因缘果报之理,自然就能心开意解、海阔天空。

  虽然参加了几次禅七,但是盘腿功夫还是不太好,所以连续七天下来,对自己实在是一大考验。经过禅七这几天的磨链,也深刻体会到「身心是分离的」、「色身是四大和合」的道理。从母胎开始直至死亡,身体细胞始终在代谢生灭,只有这念心是从小到大始终不变的。当一个人面对外在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变化时,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如何去发挥它的作用?对这念心不了解的人,常以为「我」被「六尘」的外相所吸引,「我」就随之产生喜、怒、哀、乐的行为反应,因此「我」是被外相所主宰,无法真正作主。其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十法界都掌握在我们这念心中。若能深自思惟佛法的道理,就能体会身体只是一方便工具,不是主宰一切的主人。如果我们能保持一秒钟的清净,当下就证得一秒钟的清净法身佛,清净心如何住得长、住得久,就要看我们自己的努力。

  佛法不离世间法,惟有自利利他,才能觉行圆满。禅七虽然结束了,但不代表修行就结束了,反而是要将佛法的正知见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以中台四箴行「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作为处世的根本,并以永嘉大师四料简「惺惺寂寂是,惺惺妄想非;寂寂惺惺是,寂寂无记非。」来检视自己,相信只要修行得力,一定能有所体悟。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