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佛法契合
文/普圆精舍研经禅修班学员 法眼

 

  学佛后,慢慢体会到修行是进行式,也可说是一个心的探索、去除心中妄想的过程。

  初学佛法,觉得吃素不杀生,精进用功诵经、礼佛,就是修行;薰修一段时间后,认为能明白因缘果报的道理,进而依之落实,调整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就是修行;再后来,明白修行其实不是心外另求,而是向内自省,如同师父叮嘱的,要时时提起觉性,以戒为师,觉察到错误的念头与言行,要赶紧反省改进,让八识田在反熏中充满清净的种子,最终连念头都不再生起,让心如明镜,一尘不染,一念不生。

  佛的本生故事中,讲述到佛过去生曾为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却能不生瞋恨。忍辱是一门大学问,要如何落实?曾经在工作中遭到主管的批评和质疑,习气使然,当下感到愤愤不平,觉得委屈至极,心中起了瞋恼、怨怪。这看似和一般人会有的相同反应,在这起心动念间,已经又造就了和对方的恶缘。学佛后,明了现在所遇到的种种,都是往昔种下的业因而造就的果报,要随缘了旧业,莫再造新殃,要放下「我执」。因此自我反省:只需检讨自己,有错则改,无则放下,不应对主管起恶念、生恶言。

  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很多烦恼都是因为心中的「执着」而产生,修行就是要修除这坚深的「执着」。反思:长久以来养成的习气,是让自己遇到境界,第一时间就用既有的认知来判别事情的是非对错;一己的喜怒哀乐,也全依循着自己主观的认定,而这些感受和情绪,也会因为和对方的因缘不同,而有不同的反应。

  古德云:「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众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然。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警醒自己:从无量劫以来,因为不知修行,所以直至今日仍在六道中轮回,流转生死。今生得遇佛法,若再不精进,要等到何时才能了生死?要透过不断觉察与调整,让身心与佛法渐渐契合。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