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一物中无尽藏
文╱普平精舍研经二禅修班学员 传潜

 

  修行学佛就是要和以前的自己说再见,不再走回头路,给自己一个重生的机会,找到那个没有烦恼的心。

  顺遂的生活往往让自己看不到自己。一直以来生活、家庭、事业都平顺的自己,从未在心性的问题上去探讨,也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理解「我是谁?」的道理。一直拘泥于生活中的琐事,也不知如何自觉;既使到精舍上禅修课后,自己也没有如师兄们精进勇猛、法喜充满,只是该上课就上课,要出坡就出坡。一直到在禅修过程中知道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的道理后,才开始学会观照自己的心念,实实在在地保任自己的法身慧命,才明白唯有如此,修行学佛才能开始上路。

  开山祖师曾经开示:人人都有佛性,人人都能成佛,这是佛法讲的平等。相信人人都有佛性,用平等心看待大众,平等心就是佛。由于每个人看事情的角度,会因为过去的经验,或者是立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何在每次的因缘中以平等心、尊重心关照彼此,这就要常常把禅修所学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让平等心成为与人相处的习惯,这样才会有善的循环,周遭的法界也会随之改变。

  眼睛,如人体的感应接收器;心,如中央处理器;容量愈大,可接收的资讯愈多。相同的,心量愈宽,眼界也就愈广。眼见为实,但是,眼见不一定为真,唯有用心,才能洞察虚实。自己从事设计方面的工作,常常需要面对客户与老板之间的平衡关系。两者之间的共通点,就是要你设计出好用又便宜的东西,唯一的不同是客户要求的好用是无极限的,而老板的要求就会在成本与品质间做掌控,这之间就会有一些期望上的落差。

  以往做事时,常常把尊重放在嘴边,但是自己工程师的性格,往往和客户的要求有所冲突,尤其谈到技术问题时,更是慢心与我执一一出现,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不如人意。学佛后,自己很明显的改变就是不急着与对方争辩,甚至不再争辩,开始学会更细心地去思考客户真正要的是什么?也开始站在对方立场,尽量找出彼此可接受的解决方法。以尊重取代对抗,以真诚化解疑虑,渐渐的和客户之间建立互信与互谅,彼此在合作上也更趋稳定。

  师父曾经勉励自己:「以无着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虽然,法身慧命需要自己保任,但是,如果有善知识从旁叮咛、鼓励,修行的路上就会走得更踏实,更不易怠惰。尤其在正法道场用功,不会走远路,不会走错路。佛法的真空妙有,在中台处处可体悟,能让每个求法、仰望的心获得满足。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