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要有目标
文/普得精舍禅修班学员 传勃
 

 

  距离上次打禅七已约莫十年的光阴,所以对于此次禅七特别期待!

  我于民国八十二年即皈依导师 觉大和尚座下,而早在那之前就已学佛五、六年,遍读佛经。然而真正比较了解佛法,却是从民国九十六年下半年至普得精舍上禅修班之后的事了!

  记得在中级禅修班结业时,与大众心得分享时表示:「以前,总以为学佛就是有一个目标──『要成佛!』于是急着找寻那个佛,把佛当成一个具体的东西,似乎可以一蹴而几……」当时,自己觉得讲得头头是道, 没想到,住持法师结语时给自己一个当头棒喝:「谁说学佛没有目标? 做什么事当然都要有目标,否则就不知道要走哪去了?学佛的目标就是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那时,理论上彷佛听懂了,实际上还是有很多地方不明白!只是之后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比较懂得谨慎学习,也比较能将住持法师的指导多应用于各种发心上。后来上了高级禅修班、研经班,又透过学习梵呗、发心当义工……,终于体会到原来「学习」是过程、是打基石,而把所学运用于利益大众上就是目标!肯发心就是直下承担!

  此次禅七当中,从 导师及住持见灯和尚的开示中,更让自己对学佛要设立目标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自从自己起了要打禅七的念头开始,便立下了一个目标,接下来到精舍拿报名表、填写报名表、家庭与工作的安排、行李的准备、精舍执事的请假,甚至至佛前发愿、用功回向禅七顺利……等等,以及起七之后的调身、调息、调心,皆是走向目标的过程。

  导师与住持和尚皆教导大众,要依禅七作息调整自己,如此才能饮食合宜、睡眠合宜、行住坐卧都自在。再者,要调身、调息,呼吸顺了、坐姿正了,不管是数息、观息或依中道实相观来打坐,才能用得上功,作调心的功夫。这一步一脚印,无非都是小计划、小目标慢慢累积,自然而然就能向大目标──成佛之道迈进。

  导师开示,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 只是我们不相信。只要我们能相信佛法、相信自己,悟后起修,就已在归家的路上。学佛的过程中,自己也曾起退转心,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知见不正确。住持和尚也教导大众,要确立正知见,否则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唯有跟着大善知识学习,不断到精舍薰修,才能转识成智,进而明心见性!

  由于几年前的一场车祸,使自己打坐时不只无法双盘,连单盘也很辛苦。所以起七后的几支香都撑得很痛苦,即使一直告诉自己「一切都是虚妄,腿痛也是虚妄」,腿依然痛到不行。到了第三天,午斋后自己到禅堂经行,并礼拜<普贤十大愿王>等加行,真的很不可思议,下午打坐愈来愈顺利,不仅腿渐渐不那么痛,心念也慢慢沉淀下来,终于开始坐到好香。我想这就是信、愿、行的一个结果,也是由正知见为始、以信愿行为基础,并以禅坐为目标最贴切的小小印证!

  导师于开示中说,大众能来打七就是大福报,来了之后就要直下承担,不打妄念,人在哪里,心在哪里。同时,要悟后起修……要养道,也就是要保任。许多人是「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可惜了这个生命。解七后,仍要保持这念清净觉性,回到家庭、回到工作岗位上,面对家人、朋友、同事,都要时时保持觉性。住持和尚也提醒大众,要行菩萨道,「静则一念不生,动则万善圆彰」,万善圆彰不是去找很多事来做,而是举凡我们接触得到的人、事、物,都要以清净心、智慧心去面对,那就是菩萨行了。

  住持法师也常在开示中提到「悟后起修」,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修行不是悟了以后就成道了,还要靠许许多多小悟,累积成比较有力量的知见;有了知见,方能转化、应用在行住坐卧当中,并在当中去验证、修正自己。

  原来,菩萨行不在远方而在身边,不在伟大而在处处细行,时时发心、发愿,不厌烦、不疲累地去行持,直下承担!相信只要依教奉行,以成佛为长期目标,进而效法祖师大德之行持,就是给自己生命一个最好的方向,最真实的意义!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