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窮處、雲起時──禪七偶得
文/普民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知
 

  
學佛以來,打七對傳知而言,是一件既陌生又遙遠的事,一來是因為自己不用功,二來怕安不住浮動的心,所以只能在心裏想著打七,而不敢付諸行動。但是,這次學界禪七,自己竟然報名了,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一切都歸功於身旁的善知識,帶動傳知前進!

  猶記傳理師兄鼓勵自己去打七時,口頭上雖然答應了,內心卻萬般懊悔,甚至起了敷衍的念頭,巧的是傳禎師兄竟帶著自己到知客室報名。報了名,並沒有因此而提起正念,還是念念相續地想著:「自己可能無法圓滿七天、三天、甚至二天……」一顆心始終無法安定。

  上山後,心念似乎不再浮動,原以為可以好好地坐完第一支香,事實不然。而且一連四天,在禪凳上掙扎不停,念頭千迴百轉,不是攀緣鄰單如如不動的定境,就是執著難得片刻的清涼,妄想分別不斷如泉湧不止。正當覺性稍稍提起時,卻又開始追悔懊惱:「真是浪費時間,既不能誦經持咒,又無法安住打七……」

  好不容易念頭稍減,漸漸依著主七法師開示的數息、觀息法門用功,卻依然無法降服這顆隨業流轉的心。有幾支香,甚至搬出了所有憶持的經、咒、佛號,還是攝服不了它的狂躁。頓時,發現內心正呼喊著:「師父!原來平時的渙散、不精進,現在正如實地反映在自己的兩條腿與一顆心啊!」

  反省檢討自己,不老實精進道業,修福修慧,只有在逆境時,才會想起師父,想起諸佛菩薩,難怪習氣始終難伏難調,傲慢難轉。唯有真心慚愧懺悔,在佛前至心頂禮,虔誠領受諸佛菩薩的教化,才能契悟當下這念心,安住這念心。

  眾生從一出生,便汲汲營營向外攀求,求什麼?求那些永遠不能滿足的慾望,多數人看不見眼前的幸福與快樂,總認為它們遙不可及;過於重視自己的痛苦,而不懂得反觀與感恩;在地、水、火、風四大假和下,執持自身為實有,錯認這就是真正的自己,而一再造業,隨業流轉。

  行香時,看見光亮的地板上,清晰分明,如實地映照出每個人的行儀。舉手投足,歷歷分明,頓時有所體悟:「是啊!求什麼?佛性人人本具,原本清淨如同這一面光亮的地板,只是無始劫來,寶鏡蒙塵。我們一味地向外貪求,不知道內省,更以為自己無力擁有這樣高貴的石材,於是發明了水泥,辯稱已比擬它的堅固,卻不能模仿它的光澤,並用各種材質,粉飾它的粗糙,然後再用這些自己認為的真實,去建構人生所謂的價值。其實,一切都是虛妄多餘。因為佛性本具,不用妄自菲薄,但向內求不用向外執取。原來身心向外營求時,有個如如不動的自己,它一直都在,只是我們從不低頭內省,看看內心深處的另一個我,如何任運自在四大假空的色身。」

  禪凳上的傳知,漸漸體悟到心念專一的法喜,吃飯時,專心吃飯;喝茶時,專心喝茶;走路時,專心走路,原來專注的心念是這樣的沉靜,連筷子不小心碰到碗的聲響,都分外清晰得令人驚異。接下來的第五天、第六天,狂心漸漸歇息,主七法師的開示,字字珠璣,雖然沒有春雷乍響,萬物驚蟄般的體悟,但是已能察覺到這念心,明白「知」是什麼。知,就是覺察、覺照;知,就是這一念心,如如不動,堅住正念,在風起雲湧之際,能狂心頓歇。

  這是第一次契悟自己的「知」。以前精舍師父也常常如此開示,一直以來法不入心,現在彷彿有些懂了,這樣的喜悅,願令所有見者聞者,同霑法益!

  腿不再痛了,也不再心猿意馬,然而解七的日子也到了。雖然,打七時,坐在禪凳上意念紛飛,妄想無明不斷;但是這樣的用功過程,讓自己看見本具的心光,一條明明白白的路,一條回家的大道。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