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醜由心
文/傳緯
 

念無常

  經云:「外事莊彩咸歸壞,內身衰變亦同然。唯有勝法不滅亡,諸有智人應善察。此老病死皆共嫌,行儀醜惡極可厭。少年容貌暫時住,不久咸悉見枯贏。」人身和周遭的事物像水泡一樣地生滅無常、變幻不已。一切有為的事物終歸散滅,執著有為生滅的事物不異在自尋煩惱、作繭自縛。

  愛美之心人人皆有,只是美的標準是什麼?古人曹操、秦檜都是白面書生,但由於欺君虐民、譖害忠良、無比奸詐,所以他們在舞台上的臉譜都是一付尖臉猴腮極其難堪之相。而人稱大耳的劉備、紅臉的關公、黑臉的張飛,他們的長相雖不俊美,但只要一提到桃園三結義,人們的腦海中就會湧現三位英勇俊偉的大英雄像來。由此可知,人的美醜不決定於外貌!

知因果

  佛陀時代,印度舍衛國的國王波斯匿王和王后末利夫人,有位女兒名叫波闍羅,容貌醜惡,為了怕人取笑,國王吩咐宮裡的人殷勤細心地守護,不讓公主被外人見到。因此這位公主從小就被關在深宮,從未和外人見面。公主一直被深鎖在宮裡,憂傷自己被父親禁足、被丈夫憎厭,終年見不到燦爛的陽光,過著黑暗的人生,想到這裡,眼淚就如斷了線的珠子,一顆顆地灑落下來。但轉念間想起:慈悲的佛陀常饒益眾生,為眾生解除苦難,於是每當丈夫外出時,公主就虔誠禮拜,懇切懺悔,祈求身形相好,能見天日。公主的誠心終於感動佛陀,來到她家,令公主高興得長跪在地上,公主說:「慈悲的佛陀,惟願悲愍於我,賜教於我,消除我的業障,解脫我的痛苦,我發願從此以後,生生世世護持三寶。」佛陀的慈光,照亮了公主的心靈。這時公主醜惡的面容,慢慢地變得漂亮,粗糙的皮膚也變得細膩紅潤,其相莊嚴猶如天女一般。

  公主的改變,使國王、王后及駙馬都歡喜踴躍,這都是佛陀的慈悲,以及公主發自內心的虔誠懺悔。為了報答佛恩,他們一同來到祇園精舍,拜見佛陀,同時帶來很多的供品,供養佛陀及眾僧。這時佛陀就將過去的一段因緣,對大眾說:「在久遠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波羅奈國,國中有一位財富萬貫的大長者,由於心地慈悲,敬奉三寶,所以家中常有出家人來應供。其中有位形貌醜陋的羅漢,引起長者女兒的厭惡與慢心,甚至出口謾罵。有一次,羅漢又到長者的家裏來應供,齋畢後,羅漢就飛騰上空顯現神通,做種種的變化。此時,一向厭憎羅漢的長者女兒,看見羅漢的神通微妙,心裏既敬仰又慚愧,因此跪地向羅漢求哀懺悔,請求寬恕她過去的惡口慢心。長者的女兒為了懺悔過去的不對,於是常常設齋供僧,行善佈施。大王!當時長者的女兒就是今生的波闍羅公主,由於過去對於聖僧的輕慢不敬,所以長得醜陋難看,但是她能生於王家,又能改容變顏,就是後來她至誠懺悔、供佛敬僧的果報。」

  由此可知,一個人容貌的美醜,都是由於宿世所造的業,無論是惡報、善報,都如影隨形,絕不是偶然的,所以說因果報應,絲毫不爽。

契佛心

  唐朝時代,有一位德山大師,曾經在求道的路上,遇到一位賣點心的老婆婆,遂趨前向老婆婆買點心。老婆婆問:「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到底要點哪個心呢?」我們忙碌了一生,要點的究竟又是哪個心呢?當知從本以來,善良、清淨、慈悲、真誠、懺悔的心,就是佛心,也就是我們源源無窮、蓋天蓋地的真生命,有著「不生不滅、真實、永恆不變」的性質,這才是真實的「我」!這念心契悟了,就能永遠年輕、永遠莊嚴;人生也就永遠光明、美好。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