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成办一切
文/传说
 

  成办一切之良方,没有别的,唯一「忍」字。

  唐朝玄奘大师求法心切,取经西天,坚忍途中大自然严酷的考验与磨难,几次性命垂危,然却一心坚持求法的誓愿,最后终能遂其所愿。在印度留学十七年间,不仅以德行而深受当地道俗的敬重,更将宝贵的经论带回中土,译经撰论,利益无量生灵,开创了佛教在中国的另一个高峰。

  五十六岁的虚云老和尚,在一次前往扬州高旻寺途中,不慎落水,在江中浮沉一昼夜,后为一渔人网起。数日后,前赴高旻。知客僧见和尚容貌憔悴,问「有病否?」和尚答:「无。」高旻住持和尚请其代职,虚云老和尚不接受,又不提落水体虚一事,只求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执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虚云老和尚一概顺受不语。此后身病加剧,血流不止。然而,一心念道的虚云老和尚,唯悟是求,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二十余日后,诸病顿愈。有人送衣物来欲供养虚云老和尚,乃说起落水一事,寺众个个钦叹不已。于是,寺中决定虚云老和尚无需轮值禅堂中大小执事,因此得以一心用功,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不久后就开悟了。

  修行人行忍辱,忍身忍境,忍顺忍逆,最后道业成就,普利群生。世间人亦必行忍而能成就学业、事业,所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从古至今,无数的发明家、革命家亦是经历一次次地失败,从失败中站起,不屈不挠,最后终于达成目标,造福人类。由此可知,「忍」是圆建一切世间、出世间功德、善法的支柱,更是圆成佛道的重要资粮。

  《尚书》云:「必有忍,其乃有济。」能行一分忍辱,便得一分功德福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即能亲验忍辱功德的真实性:尽管身心疲惫,上课中若能忍住不打瞌睡,就不会错失知识的增长;不论眼前见到的脸色是好是坏,听到的是称赞或毁谤,闻到的气味是香是臭,食物是好吃或难吃,乃至天气是冷是热,这念心始终安住在正念上,忍得一分,就消一分业障,便增一分福德与智慧。忍不得,这念心就为境所牵动,随境流转。

  行忍辱,其实也是在修六度行。譬如遇蚊子来化缘,能忍得痛痒,令其饱餐一顿,是修布施。忍住习气,耐得规矩,是修持戒。能调忍身心的疲累,精勤事务,不以为苦,是修精进。于外诸境,于己烦恼,都能安忍不动,是修禅定。知一切法不离因果、缘起性空,心不着相,是修般若。

  日用之间,以「忍」来磨链心性,长养不动心、慈悲心,乃至契悟菩提心,皆需以「忍」来保任,令站得住、站得长。所以修忍辱,能自利利他,待日久功深,这念心真正安定下来,便能启发本具的般若智慧,忍智任运现前,忍无忍相,成为真正的「有力大人」;于世间法、出世间法,无不福慧增长,成办一切功德、事业,所有愿行皆得成就。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