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美的文化——孝亲感恩
文/传常
 

  记忆中有幅景像:「爷爷、奶奶抱着襁褓中的孙子,口中喃喃的说:『乖乖长大,长大后要做一个懂事又孝顺父母的乖孩子喔……』」父母之于孩子,除了来自一份养育的责任外,更来自一份子女对父母孝亲感恩的殷勤期盼。

  在我国古老文化的恒流中,以孝立国、以礼为邦。孝道故事,许久被人传为美谈,也在这「更与后人说」的流传中,保留了我国最美的文化——孝亲感恩。

  名列二十四孝之一的黄香,东汉安陆人,于夏天时先将床枕扇凉,冬天时先以身体将席暖温,再请父母入睡,这是家喻户晓的「扇枕温席」侍奉双亲的孝顺。又相传东汉千乘人的董永,因家境贫困,父亲死后无法埋葬,于是卖身筹款,来安葬父亲。因孝亲动天,天神派仙女为其妻,并为其织丝绢偿债。此一故事,在民间流传甚早,汉、魏时期即有文献记载。

  这些古老的孝亲故事,在今日科学的时代中咀嚼起来,或许会有不同层面的价值评论,但不变的是,孝亲对于我国文化的可贵性。少了这可贵性,就少了我国文化最美的特质。在我国道德中,礼仪实践的完整性,最基本的一项就是「孝」。儒家更将孝道,视为是达到中心思想「仁」的重要途径。《论语.为政篇》中记述了孔子被问及为什么不去从政时,孔子便引用《尚书》中的一段话来回答说︰「书云:『孝乎,孝惟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这段话是说:「能孝顺父母的人,必能友爱兄弟。把孝顺、友爱推广到家庭,能治好一家的事,这就算是从政了;又何必要做官才算从政呢?」修己是社会秩序的根本,而良好的社会秩序,则是政治稳定与世界和平的磐石。

  孝,又分为世间孝与出世间孝,供给父母衣食等为世间之孝,以佛法开导父母为出世间孝。《杂宝藏经.卷一》云:「若父母贫苦,应先授三归、五戒、十善,然后施与;此以出世间之孝,方能令父母彻底离苦得乐之故。」过去,佛陀也曾上忉利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九十日,回到阎浮提时,比丘们赞叹世尊,能上忉利天为佛母说法。佛陀说:并非只是今日,我在过去,也曾为母亲拔除苦恼事。在久远前,有猕猴王领着五百只猕猴,在雪山边玩耍。当时有一猎人,张网围捕猕猴,猕猴王对五百猕猴说:「你们不用害怕,我会把网破坏,你们全跟着我走。」猕猴王说完,立即破网,使猕猴们都能脱困。就在猕猴王为众猴解危的同时,猕猴王的母亲不小心堕入深坑。猕猴王看不到猴母,到处找寻,都找不着。后来看见前面有一个深坑,便往坑里看,果真猴母掉进坑内,于是告诉所有的猕猴,互相捉尾至坑下,共同将猴母拉出,解除落坑苦难。「这只猕猴王就是过去生的我,过去我救母免于堕深坑之难,今日我救拔母亲出离三恶道的苦难。」佛陀借此因缘对诸比丘们说:「拔济父母,有大功德,我因为救拔母亲,所以生生世世无有灾难,直至成佛。」

  经云:「父有慈恩,母有悲恩……故应勤加修习孝养父母。」《孝子经》中说:「亲之生子,怀胎十月,身为重病,临生之日,母危父怖,其情难言。」也许有人会说,等我长大、等我有钱,再来孝敬父母,其实「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用等到以后,就在当下一念孝顺心,天地同感,日月同证,反哺报恩,福获无量,继续传承我国最古老、最美的文化——孝亲感恩。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