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博物館交流座談會

兩岸博物館交流座談會

  中台禪寺在開山方丈惟覺安公老和尚的帶領下,以佛法「學術化、教育化、藝術化、科學化、生活化」利樂有情,開山二十五年以來,展現豐碩成果。秉持老和尚以藝術化世之悲願,亦為促進兩岸博物館之交流,本寺於八月十三日中台世界博物館落成開幕當日下午二時,於中台世界博物館演講廳舉辦「兩岸博物館交流座談會」,近四百人與會。會中,兩岸文物藝術領域之專家學者共同針對「如何推動博物館教育」議題進行研討,對於兩岸博物館教育理念與經驗之交流具有啟發性的意義。

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大和尚親臨現場致詞,為座談會揭開序幕。

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大和尚致詞。
  座談會在熱烈掌聲恭迎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大和尚中揭開序幕,見燈大和尚於開場致詞時表示,二十一世紀是終身學習的世紀,博物館是民眾終身學習與文化溝通的重要場所,以全民為教育對象,具有多元形式的教育設施,是普及教育的最佳場所。如何有效結合社會人力資源,培養愛好藝術文化、有志奉獻博物館教育的志工,來協助博物館推動更優質的服務與教育活動,已成為不可忽視的課題。博物館志工的角色與任務,可說是讓人類文化遺產走向社會的橋樑。透過兩岸博物館界的專家交流座談,讓我們開闊視野,學習借鏡,各博物館如何透過博物館教育實踐方案與志工教育的推動,讓更多的觀眾認同博物館,值得來、願意來、留下來,進而成為落實博物館使命與推動博物館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大和尚的祝福之下,兩岸博物館交流座談會,正式開始!

  座談會發言代表,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大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張建新先生、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先生、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女士、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先生、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先生、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裴建平先生、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暨木雕分館館長見排法師、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嵇亞林先生、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劉婉珍女士、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劉玉珍女士、浙江博物館副館長雍泰鶴先生、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見迅法師、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王之厚先生等人參與發言。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主持人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見諶法師首先歡迎兩岸博物館的館長與學者專家並介紹座談會的意義。教育的功能在博物館將來推展各種活動中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展示與教育為博物館與觀眾間關係的重要橋樑,讓參觀者成為學習的主體。而這座橋樑的建立,在於透過人的解說與對展品的詮釋及各種輔助學習方案,到讓參觀者了解博物館展品與文化認知的層次,希望透過此次座談會,與會者提供不同博物館的成功經驗,作為將來博物館經營者的借鑑。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大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副司長張建新先生
  張建新先生致詞時提到,兩岸的博物館的交流對於兩岸博物館的專業化和服務,特別是在義工和推動社會教育的部分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到來自兩岸重量級的博物館館長能坐在一起交流,很歡喜,一定會促進博物館教育、博物館的建設運作,並預祝此次交流,能使兩岸博物館都有更大的進步。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先生
  石金鳴先生的講題為:「晉魂」──山西博物院說不完的故事,說明山西從堯舜至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文化,這些影響中華文明發展進程的重大歷史事件,和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遺產,構成了山西博物院的品牌展覽「晉魂」,同時也成為山西博物院的文化責任、創意基礎和故事的源泉。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世界宗教博物館館長陳國寧女士
  陳國寧女士以「博物館教育的再思考」為講題,提到博物館的教育是多元的,不僅是以傳統方式單純的就教育理論的角度去研究,還要擴及社會人類學、文化研究、觀眾研究與品牌行銷學等多元面向去發展博物館的教育與推廣工作。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先生
  
楊志剛先生以該館舉辦的「藝匠古今」系列活動為例,來探討博物館教育場域的實踐方案。在館藏的歷代工藝美術品的基礎上,透過導覽、公眾講座、專題文化活動、寒暑假活動及教育讀物等,甚至針對青年觀眾量身打造體驗課程,以提升公眾的審美意境,了解器用之中蘊含的中華文化,啟迪文化創造精神,推動社會和諧,作為公眾教育主要內容。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名譽教授林保堯先生
  林保堯先生以「考察.交流.實作」為題,指出中台世界博物館是以人類「佛教藝術遺產」為主軸的高端專業館舍,亦是國內首現以「佛教造像文物」等相關為主題的博物館;展示場域與空間之大、收藏佛教造像文物數量之多,是海內外罕見,相對的,其責任之大,挑戰之重,出乎尋常。因此透過考察、交流,藉助他山之石,進一步透過實作,使逐步內化為館內最合宜的運作知識與行動力量。讓這座佛教藝術專業博物館,成為臺灣最美的一道風景!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西安碑林博物館館長裴建平先生
  裴建平先生分享「西安碑林博物館特色教育活動案例」,提到西安碑林博物館挖掘館藏資源,打造教育品牌;依託文廟遺存,傳播儒學文化;利用自身優勢,創新教育案例。如碑林文化講堂、趣味漢字解秘、傳統文化體驗、國學經典吟誦、歷史短劇演繹、校本教材開發、書法夏令營等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案例解讀博物館文化,讓公眾熱愛博物館。同時,還舉辦相關的教育活動,努力使博物館成為公眾生活的夥伴。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暨木雕分館館長見排法師
  見排法師從博物館志工個體出發,以「中台世界博物館志工永續成長之可能性」進行研究,了解「參與動機」、「工作投入」、「組織承諾」之間的相互關係。結果顯示,在招募志工時,宜引導志工藉由「終身學習」,帶動工作的投入同時強化團體信念;也能直接引導新進志工於服務中,透過實踐組織價值,最後深化組織承諾。讓志工永續地於「工作投入」、「組織承諾」、「終身學習」之良性循環中成長。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南京博物院副院長嵇亞林先生
  嵇亞林先生以「托起博物館社會教育的時代使命」為題,表示南京博物院社會教育結合歷史館、藝術館展線特點與文物內容,關注觀眾在展示中的參與程度和體驗感受,將專業性、知識性與趣味性、觀賞性有機地結合起來,根據不同的觀眾群體,策劃系列化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使博物館與觀眾之間有了密切聯繫。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文博學院院長劉婉珍女士
  劉婉珍女士提出博物館從庭院深深的知識殿堂成為人們自在走動的友善地方,博物館必須在志工培訓及教育實務上,進行以生命教育為核心價值的典範移轉:從「向觀眾解說」的二元對待,到「互動對談」的一元思維;並且認清博物館服務社會、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河南博物院副院長劉玉珍女士
  劉玉珍女士提到近年來博物館教育的理念,開始由「教育」向「學習」的重心轉移,從向孩子傳授知識,轉向讓更多層次、不同類型的公眾在博物館裡獲益。一方面,博物館教育通過陳列展覽、資料共用和團隊組建,向公眾展示博物館的學習資源;另一方面,拓展多種形式,透過主動服務、到學校和社區推廣,突破展館圍牆的束縛、接觸更廣泛的公眾,呈現出一種「內外兼修」的學習模式。此外,更應重視並善用博物館志願者及其產生的社會資源,協力推進博物館教育的功能化提升和社會化開展。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浙江省博物館副館長雍泰鶴先生
  
雍泰鶴先生提出「以人為本開展社會教育」的概念,分享該館的教育活動透過不斷創新教育形式。教育活動依託博物館的資源,結合傳統文化題材,針對不同人群,設計教育活動使系列化、品牌化,滿足不同年齡的需求;並開展出配合展覽的互動活動、教育活動課程化、非物質文化展覽平台、系列化的公眾講座及活動博物館的方式,提高服務質量、拓展傳播渠道,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中台世界博物館副館長見迅法師
  見迅法師以中台世界博物館木雕分館的前身──中台山博物館,自二○○九年十月三日開館至二○一五年十月十九日,這些年的博物館實務經驗,談「博物館教育場域的實踐方案」,從教育推廣活動的實踐方案中,選擇特展教育活動、龍年系列活動和館校合作方案進行分享。藉由博物館展示的方便,讓大眾了解佛教文化和華夏文化相輔相成的精神內涵與價值意義,館藏文物都是淨化人心、撫慰心靈的化世瑰寶。
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
山東博物館副館長王之厚先生
  王之厚先生以「山東博物館的工作簡介」作為博物館教育場域實踐的例證。根據該館的性質、功能,結合館藏文物資源,反映山東的人文歷史和自然環境,並介紹最新的學術發現、研究進展和美術創作,舉辦適應不同層級觀眾需求的主題展覽。在此基礎上,發展了「孔子學堂」、「歷史教室」、「自然教室」三個教育品牌。

  主持人中台世界博物館館長見諶法師於結語時表示,交流與互訪是博物館教育推廣的重要途徑,今日座談會中許多推廣博物館教育成功的案例及提到以人為本的概念,都可作為推廣博物館教育的學習典範與參考。今日因中台世界博物館落成的殊勝因緣,兩岸博物館館長、學者教授共聚一堂,作經驗分享與交流,相信將來博物館與博物館之間、博物館與學術、博物館與學校之間的交流會愈來愈頻繁、豐富與多樣。中台世界博物館將來要繼續推廣,作為人與宗教、文化歷史及知識交流的平台。同時對於兩岸博物館館長、學者專家不遠千里而來的盛情,點滴在心。希冀將來中台世界博物館也能和海峽兩岸博物館繼續交流,共創真善美的人間淨土。

  座談會在熱烈掌聲中,圓滿落幕。此次座談會中,聆聽諸多專家的寶貴經驗,為兩岸文博界交流,邁向新的里程碑。博物館透過教育與學習之方便,豐富參訪者之精神生活,啟發本具良善、光明之心,建構自性莊嚴之淨土,正是佛法藝術化的具體實踐。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