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版
僧璨鑑智禪師
(西天卅祖,東土三祖)AD?-606

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隱于舒州之皖公山。屬北周武帝破滅佛法,祖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傳法道信。後適羅浮山,優游二載,卻還舊址。逾月士民奔趨,大設檀供。祖為四眾廣宣心要訖,於法會大樹下合掌立終。即隋煬帝大業二年丙寅十月十五日也。唐玄宗諡鑑智禪師、覺寂之塔。出家前曾得風疾,後雖治癒,然頭髮脫落殆盡,未能復元。故舒州人稱其為赤頭璨。著有《信心銘》傳世。

將罪與懺

北齊天平二年,師年踰四十,尚未出家,禮二祖慧可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
祖曰:「將罪來,與汝懺。」
師良久曰:「覓罪不可得。」
祖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
祖為剃髮云:「是吾寶也。宜名僧璨。」

潛居

師執侍經二載,疾漸愈。祖(慧可)付衣法,曰:「汝受吾教,宜處深山,未可行化,當有國難。」
師曰:「師既預知,願垂示誨。」
祖曰:「非吾知也。斯乃達磨傳般若多羅懸記云心中雖吉外頭凶是也。吾校年代,正在于汝。汝當諦思前言,勿罹世難。然吾亦有宿累,今要酬之。善去善行,俟時傳付。」
後隱于舒州之皖公山,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僧璨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

誰縛汝

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師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
師曰:「誰縛汝?」
曰:「無人縛。」
師曰:「何更求解脫乎?」
信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後於吉州受戒,侍奉尤謹。師屢試以玄微,知其緣熟,乃付衣法。偈曰:
華種雖因地,從地種華生。若無人下種,華地盡無生。
師又曰:「昔可大師付吾法,後往鄴都行化,三十年方終。今吾得汝,何滯此乎?」即適羅浮山,優游二載,卻還舊址。

舍利化眾

初唐河南尹李常,素仰祖風,深得玄旨,天寶乙酉歲,遇荷澤神會問曰:「三祖大師葬在何處?或聞入羅浮不迴,或說終於山谷,未知孰是?」
會曰:「璨大師自羅浮歸山谷,得月餘方示滅,今舒州見有三祖墓。」常未之信也。
常謫為舒州別駕,因詢問山谷寺眾僧曰:「聞寺後有三祖墓是否?」
時上坐慧觀對曰:「有之。」
常欣然與寮佐同往瞻禮,又啟壙取真儀闍維之,得五色舍利三百粒,以百粒出己俸建塔焉,百粒寄荷澤神會,以徵前言。百粒隨身,後於洛中私第設齋以慶之。

信心銘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
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欲得現前,莫存順逆。
違順相爭,是為心病。不識玄旨,徒勞念靜。
圓同太虛,無欠無餘。良由取捨,所以不如。
莫逐有緣,勿住空忍。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止動歸止,止更彌動。唯滯兩邊,寧知一種。
一種不通,兩處失功。遣有沒有,從空背空。
多言多慮,轉不相應。絕言絕慮,無處不通。
歸根得旨,隨照失宗。須臾返照,勝卻前空。
前空轉變,皆由妄見。不用求真,唯須息見。
二見不住,慎莫追尋。纔有是非,紛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無咎無法,不生不心。能由境滅,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兩,齊含萬象。不見精粗。寧有偏黨。
大道體寬,無易無難。小見狐疑,轉急轉遲。
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任性合道,逍遙絕惱。繫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勞神,何用疏親。欲趣一乘,勿惡六塵。
六塵不惡,還同正覺。智者無為,愚人自縛。
法無異法,妄自愛著。將心用心,豈非大錯?
迷生寂亂,悟無好惡,一切二邊,良由斟酌。
夢幻空花,何勞把捉。得失是非,一時放卻。
眼若不睡,諸夢自除。心若不異,萬法一如。
一如體玄,兀爾忘緣。萬法齊觀,歸復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動無動,動止無止。
兩既不成,一何有爾。究竟窮極,不存軌則。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盡凈,正信調直。
一切不留,無可記憶。虛明自照,不勞心力。
非思量處,識情難測。真如法界,無他無自。
要急相應,唯言不二。不二皆同,無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萬年。
無在不在,十方目前。極小同大,忘絕境界。
極大同小,不見邊表。有即是無,無即是有。
若不如是,必不須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慮不畢。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語道斷,非去來今。

--(大正四八•p376中)

五燈會元卷一
景德傳燈錄卷三>                 白話版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