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三衣为“菩提上首”,为佛弟子顶戴奉持,乃至于恭敬供养,福报无边,道种绵延。

袈裟、又称解脱服、福田衣。发心出家求解脱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无畏,不为外道邪魔所扰,三业持修,进趣菩提、证解脱道,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称解脱服。

福田衣,是袈裟的德名,借田说法,譬喻持戒比丘,精进不懈,为人世福田,能令众生广植福,如世间的稻田能长稻禾,资养色身。故比丘所著割截衣,形如田相,称之为福田衣。

而三衣为出家之服,应法而作,又称法服。沙门之衣,是贤圣标志,佛令诸僧尼,如法护持,非白衣所能披。此僧伽黎、郁多罗僧、安陀会三衣,又称三事纳,即五条、七条、九条三种纳。

五衣,印度叫安陀会,中国译为作务衣,共有五条,每条一长一短,共有十隔。

七衣,印度叫郁多罗僧,译为入众衣,共有七条,每条二长一短,割截制成。

大衣,印度叫僧伽黎,下品九条、十一条、十三条、二长一短,中品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三长一短。上品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四长一短。长多短少,表示圣法逐渐增加,凡俗杂染,逐渐减少。因于三衣中,在五、七衣之上,故称大衣。

五衣 七衣 九衣

 

袈裟五胜德

《悲华经》云:“释迦如来昔为大悲菩萨时,曾于宝藏佛前,誓愿于己成佛时,袈裟能成就五种功德:

一者,佛弟子虽犯种种邪见,然若能敬心尊重袈裟,必可达声闻、缘觉、菩萨等三乘之果位,得不退转。

二者,天、龙、神、鬼、人及非人,若能恭敬袈裟,则可于三乘解脱道上,得不退转。

三者,若有鬼神、诸人,为饥渴、贫穷等所迫,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即可饮食充足。

四者,若众生共相冲突,起怨贼之想,如念及袈裟之神力,便生慈悲之心。

五者,若持有袈裟小块,恭敬尊重,则一旦在兵阵,常得胜于他人。”

袈裟功德殊胜,凡有袈裟所在,一切天龙善神,悉予守护,使此安宁。佛曾告阿难:“过去诸佛着如是衣,得成佛道;未来诸佛亦当着如是衣,得成佛道。如我今日以刀割截成沙门衣,不为怨贼所劫,此是解脱服,福田之衣。若有众生生起一念恶心,向三世诸佛、辟支、罗汉及着染衣人,获罪无量。所以者何?坏色之衣,是圣贤标示,若能发心,敬染衣人,获福无量。我由信心敬戴之至,得成佛道。”

供养法衣的功德

佛在世的时候,波罗奈国梵摩达王,有一个女儿,一生下来,身上就有一件袈裟。她的容貌长得非常庄严端正,世间少有,再加上天生一副好脾气,所以取名为伽尸孙陀利。

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陀利身上的衣,也跟着变大。有一天,她和随从到鹿野苑游戏,看见佛陀的相好光明,心里非常的喜悦,于是走上前去,顶礼佛足。世尊为她说法,而心开意解,得须陀洹果。孙陀利接着请求佛陀成就她出家,佛就对她说:“善来比丘尼!头发自落,法服着身。”从此,孙陀利精进修习,不久就证得阿罗汉果,为诸天世人敬仰。

有些比丘知道了这件事,因而请示世尊,为什么孙陀利有这样因缘?佛陀就对大众说:“过去加那加牟佛,常常带领比丘们外出行化众生,当时有一个国王的女儿,看到佛陀,心生喜悦,因此供佛斋僧,四事供养以后,又供养妙衣,因为这样的功德,天上人间,生于尊荣豪贵之家,常有袈裟随身而生。而这位王女,就是孙陀利比丘尼。”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