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记录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而佛教在雕刻、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的展现,更深刻融入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为众生开启一扇美丽的艺术之窗,透过这扇窗,将亲见万德庄严的华藏世界,般若性海。

清净无染 权开莲实
──馆藏佛教造像中的莲花意象(一)



文/中台世界博物馆馆长 见谌法师

清净无染 权开莲实──馆藏佛教造像中的莲花意象(一)

  三千多年前,世尊在灵山说法,这时方广梵天王以「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奉佛,世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独迦叶尊者廓然破颜微笑。1 这则著名的「拈华」公案,就是以金莲花为开端,莲花象征着悟道者传递「正法眼藏、涅盘妙心」藉物引喻的意义。自古以来,莲花,即有不为污泥所染,清净香洁的特性,因此不论是佛教或东西方文学皆以为高洁的象征。尤其是佛教在文字及艺术上大量以莲花为题材,经常出现在经典以及台座、持物、装饰图案之中。

  佛教在阐述世间万法,据于事物本质,剖析事理,以事喻理,晓证妙法。莲(学名:Nelumbo nucifera)是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出水植物,生于泥污沼泽之中,又称荷花、莲花,古称芙蓉、菡萏、芙蕖。通常于夏季开花,清新淡雅,虽生于污泥之中,而开洁净之花。「莲花」名物,就事物性质而言,其神圣意义在佛教经典中有具实品种的描述。

  《长阿含经》卷1:「尔时,世尊三闻梵王殷懃劝请,即以佛眼观视世界,众生垢有厚薄,根有利钝,教有难易。……譬如优钵罗花、钵头摩华、鸠勿头华、分陀利华,或有始出污泥未至水者,或有已出与水平者,或有出水未敷开者,然皆不为水所染着,易可开敷。世界众生,亦复如是。」

  《华严经》卷50:「列植十行宝多罗树,十重深堑,八功德水充满其中,底布金沙,妙宝莲华、优钵罗、钵昙摩、拘牟头、分陀利,敷荣鲜茂,弥覆水上,出微妙香,能转人心,不生垢染。」

  《起世因本经》卷1:「复有诸花,优钵罗、钵头摩、拘牟陀、奔茶利迦华,其华杂色,青黄赤白,华如车轮。复有藕根,大如车轴,汁白如乳,其味如蜜。」

  由上可知佛教在莲花具体的类别记录约可分四至五种:优钵罗、钵头摩、拘牟陀、分陀利、泥卢钵罗2 。由于莲花生在污泥之中,却不受染着,独立清香,即此,佛教引事喻理,象征修行之人不着于水,其性无染,道体真如,更是菩提清净自性的图像表征。《华严经》中说:「菩提心者,如妙莲华,不染一切世间法故。」即如世亲菩萨所传《摄大乘论释》中所说:「莲花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譬法界真如总有四德:谓常、乐、我、净。」以莲花喻为法界真如之德性,却也因为其独立淤泥而能保其清净自性,意蕴染净不二,圣凡同因,当体即是。如《首楞严经》卷5所言:「真性有为空,缘生故如幻;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花……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如幻三摩提,弹指超无学。」此平等性观,能照破无明,明佛知见。处妄常真,在染不污,如莲开敷出水,名为妙莲华。3

  而密法中亦有中台八叶院,为胎藏界曼陀罗中心之根本,据《大日经疏》所言,内心妙白莲芬陀利华为众生心之代表,花台八叶圆满均等,如正开敷之形,此莲花台是实相自然智慧,喻为圣凡不二之理。

▲印度桑奇佛塔塔门石柱上的莲花图案,孔雀—巽加王朝(2 BC)。 ▲印度桑奇佛塔塔门上的三宝标及莲花图案,孔雀—巽加王朝(2 BC)。

  另据净土经典《观无量寿经》十六观中的第七观「花座想」及第八观「像想」观无量寿佛如莲花立阎浮坛金莲花座上。由上经论的例子而言,大乘经典中所描述的诸佛菩萨,大都或坐或立于莲花之上。至于以各种莲花供佛,更是佛经当中常见的记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应数「儒童授记」中所记,释迦牟尼佛的前世──儒童菩萨,以七茎青色莲华,供养定光佛;定光佛因而为其授记:未来将成佛,名「释迦牟尼」。在佛教经典中以莲花立题的以《悲华经》、《妙法莲华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为代表,而修道之人名为人中莲花,袈裟名为莲华服,在在显示莲花在佛教中的特殊意义。

  事理即明,即理复彰显其事,最能显现莲花神圣意义的图像形式,不断地展现在历代佛教艺术的创作与运用上,从早期公元前二世纪的桑奇佛塔已大量使用为装饰图案来看(图1、2),古印度已对于莲花的形像意义异然珍视,至一至三世纪的犍陀罗造像上亦不断地出现持物及造像图案(图3)。此后赋予的宗教意义已然成为佛教的代表性图像,几乎俯拾皆是,不论在石窟雕造、壁画或是独立造像(图4),莲花底座、背光及持物皆有其特定的形像。

▲持莲交脚菩萨
 犍陀罗(2-3 CE)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龙门石窟莲花洞天花
 北魏(386-534)
▲莲花底座,北齐(550-577)
 汉白玉,中台世界博物馆藏

  本文就馆藏造像中有关莲花图像依次以莲花底座、持莲花众、及装饰图像为例。

一、以莲为座

  以莲花为座是佛教造像最为人熟悉的形像,莲座也称为莲台,诸佛及菩萨大都以莲为座。《入大乘论》中说十地菩萨身居净居天自在摩酰首罗天宫,以坐宝莲华王座而成佛。4 《观无量寿经》亦载,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皆立于莲台之上。甚至《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更有详尽的描述:「尔时,世尊坐宝莲华师子座上,其师子座色绀瑠璃,种种珍奇间错严饰,颇梨宝珠以为其茎,紫磨黄金作莲华叶,其莲华台以摩尼宝而为华须,八万四千阎浮檀金大宝莲华而为眷属,为诸大众前后围遶,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因此,后世之造像大都安置于莲华台上,馆藏北齐汉白玉底座上敷金贴彩(图5)约可见到当时装饰莲座的精美华丽;明代金铜造像的鎏金底座至今仍熠熠生辉(图6)。本次「擢莳增华——馆藏植物意象书画特展」所展出的馆藏红砂岩明代〈莲花卧佛〉(P.42主图),佛成涅盘像童稚天真,安详自在右胁而卧于莲台之中,据《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所述,佛般涅盘时右胁而卧,出光明莲花宝台,花上化佛卧于宝台之上,右胁而卧名为大悲,当起慈心。5

  而诸佛以莲为床座,另一个意义为取莲华藏世界之义,莲华藏世界,为报身佛之净土「如来于法界性海中。现百宝莲华台藏世界。其台座上周遍有千叶。一叶一世界为千世界。我化为千释迦据千世界。复就一叶世界。复有百亿须弥山百亿日月。百亿四天下百亿南阎浮提百亿菩萨释迦座佛。在莲华藏世界宝座上坐宝莲华。」6 因其呈现千叶,一叶复有千世界,据《梵网经》所载,卢舍那佛所坐之莲华台,周围遍生千华叶,示现千释迦,其一一华叶皆有百亿之国,一国示现一释迦皆坐于菩提树下,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故有千叶宝莲。馆藏印度犍陀罗说法像(图7)及明代金铜〈佛坐像〉(图8)皆可见其例。(待续)

▲无量寿佛坐像,明代(1368-1644)铜鎏金,中台世界博物馆藏 ▲佛坐像碑,犍陀罗(2-4 CE)片岩,中台世界博物馆藏 ▲佛坐像,明代(1368-1644)铜鎏金,中台世界博物馆藏


参考文献:

1.《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拈华品〉:「尔时娑婆世界主大梵王。名曰方广。以三千大千世界成就之根。妙法莲金光明大婆罗华。捧之上佛。退以作礼。而白佛言。世尊今佛。已成正觉五十年来种种说法。种种教示。化度一切机类众生。若有未说最上大法。为我及末世行菩萨人。欲行佛道凡夫众生。布演宣说。作是言已。舍身成座。庄严天衣。令坐如来。尔时如来。坐此宝座。受此莲华。无说无言。但拈莲华。入大会中。八万四千人天时大众。皆止默然。于时长老摩诃迦叶。见佛拈华示众佛事。即今廓然。破颜微笑。佛即告言是也。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属摩诃迦叶。」CBETA 2022.Q4, X01, no. 27, p. 442a1-12 。

2.唐.一行记,《大毘卢遮那成佛经疏卷》卷15,CBETA 2022.Q3, T39, no. 1796, p.734a18-25。

3.北宋.子璇集,《首楞严义疏注经》卷5 ,CBETA 2022.Q3, T39, no. 1799, p. 893b15-c2。

4.《入大乘论》卷下:「以己业力故大宝莲华自然化出,受一切种智位,坐宝莲华王座,有无量菩萨亦坐莲花上而自围遶。」CBETA 2022.Q4, T32, no. 1634, p. 46b11-14。

5.东晋.佛陀跋陀罗译,《观佛三昧海经》卷7〈观四威仪品〉,CBETA 2022.Q3, T15, no. 643, p. 678c2。

6.唐.不空译,《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卷6,CBETA 2022.Q4, T20, no. 1177A, p. 754b29-c5。

图片出处:
图1、图2:周炼提供。
图3:传敬提供。
图4:作者提供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