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记录了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历程,也丰富了人类的文明。而佛教在雕刻、雕塑、书法、绘画、文学的展现,更深刻融入中国悠久的文化中,为众生开启一扇美丽的艺术之窗,透过这扇窗,将亲见万德庄严的华藏世界,般若性海。











  盛世工艺
──螺钿漆艺与平磨螺钿尊形瓶

文/见谌法师

  走进中台禅寺大雄宝殿,可见到殿上陈列着一对由生漆所制作,黑银交错,光泽绚烂的“平磨螺钿尊形瓶”。漆器为传统中国工艺美术,此对漆瓶是以传统工艺夹纻生漆制胎,磨裁螺贝平脱制作而成。平磨螺钿漆器的制法历史久远,起源甚早。而“瓶”为殿堂炉、灯、瓶五供养之一,以“尊”形之瓶,虔诚供养世尊如来,同时也寓意着世界和平,国家七政清平,一切众生吉祥平安。

螺钿漆工艺的历史

  “螺钿”为古代工艺装饰花纹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以螺蚌介类之壳磨制施工,镌刻成形,镶嵌于器物之上,形成一种对比强烈、色泽熠熠、光华可赏的美感。明代黄成的《髹饰录》中说∶“螺钿,一名嵌,一名陷蚌,一名坎螺。又称螺填。”以螺贝镶嵌的技术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很早,河南殷墟故都出土物中,就有为数甚多的蛤蚌器,在安阳侯家庄商代王陵发现的漆绘雕花木器中,还有蚌壳、蚌泡、玉石等镶嵌,并有以蚌壳刻成之三角形、半圆形、花瓣形各式嵌片。《周礼地官.掌蜃》说∶“祭祀共蜃器之蜃。”郑玄注∶“饰祭器之属,蜃,大蛤。蜃之器以蜃饰,因名焉。”《玉篇》∶“玉蛤,一云蜃器。”《集韵》∶“蜃饰器。”周礼中用来祭祀山川的蜃器,就是以螺贝镶嵌的礼器,类似我们所说的“螺钿”。足证殷商之时,用螺贝作为器物上的装饰方法,已甚为流行。


图一 大雄宝殿之螺钿尊形漆瓶 八相成道图纹(出胎)
图二 大雄宝殿之螺钿尊形漆瓶 八相成道图纹(说法)
  一九五三年陕西长安普渡村西周墓中考古发现蚌泡,上面附着漆皮,继而在各地迭有发现以蚌壳镶嵌的各种漆器。在北京琉璃河燕国墓中出土的各式漆器,代表西周漆器的重要成就,其中就有某些器物是以螺贝镶嵌的漆器。中国漆工艺历经春秋、战国、两汉,工艺美术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各式漆艺互相争辉。

  唐宋之际,漆器上镶嵌金银及螺钿成为当时非常重要而珍贵的装饰方法,从《唐六典》及《唐书百官志》的记载可知,当时各种工艺都达到空前的成就。唐代扬州的脱胎干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已相当成熟,漆器被列为二十四种贡品之一。“平脱”流行于唐代,与后来的“平磨”同样施于漆器上镶嵌填漆加以“磨显”的技术异曲同工。只是唐代的“平脱”漆器大都使用金银箔为花纹,它是从汉代的金银箔贴花漆器而来。“螺钿”实际上也是一种平脱,只是它是以螺贝为花纹的材料,有别于金银平脱。由于漆器本身工序复杂,远古时非重要场合不得使用,加上以金银为饰,用料更是昂贵,所以唐代大德二年、大历七年皆有禁造平脱的诏令。“平脱”之名自唐以后便逐渐隐微,而螺钿漆器却得到较大的发展。出土于河南三门峡唐墓漆背蟠龙螺钿镜,肥硕而不失夭矫之势;洛阳唐墓的人物花鸟纹镜,更为精美,两件皆为盛唐时的制品。苏州瑞光塔出土花鸟纹螺钿黑漆经箱(图三),箧下设须弥座,四面皆平列壶门,内施平脱花纹,箱上立墙嵌石榴花纹,顶上彔形,花纹皆施以螺钿,上以线雕纹理,造工精细,颜色斑斓,为晚唐至五代螺钿之遗例。而今存日本正仓院之螺钿镜、玉带箱及螺钿五弦琵琶,工事精良,皆为唐代故物,展现盛世工艺之瑰丽。

图三 花鸟纹螺钿黑漆经箱(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藏)
图四 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北京首都博物馆藏)
  宋元以后,螺钿之制作精益求精,据传宋内府多精美漆器,《格古要论》中曾记:“螺钿,旧作及宋内府中物,俱是坚漆,或有嵌铜线者,甚佳。”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记载:“宋理宗时,周汉国公主下降,诸阃及权贵各献添房之物,时平江发运使,独献螺钿细柳箱百只,理宗为之大喜。”元明迄清,螺钿漆器不独贡进内府,也普遍流行于民间,“元朝时,富家不限年月造作,漆坚而人物可爱。洪武初,抄没苏人沈万三家,条桌椅,螺钿最妙。”(《格古要论》)

  元明螺钿已发展出薄螺钿,平磨螺钿嵌饰技术在这时有了更精致的作法,一改以往采用厚蚌壳为镶嵌材料的惯例,而以薄钿片制作,甚至选用具天然色泽、绚丽多彩的薄片,并根据钿片之色彩按花纹“随彩而施缀”。北京元大都遗址所发现的广寒宫图嵌螺钿黑漆盘残片(图四),薄莹剔透,细密如工笔织锦。其髹饰技法真可谓达到了“分截壳色”、“随类赋彩”和“光华可赏”的嵌填要求。

平磨螺钿之制法

  螺钿的制法在漆工艺中属于填嵌一门,是先以裁截成形之壳片,按照所需要之花纹图案,贴于器物灰地(粗胚上的瓦灰与生漆混合的底材,是漆器制胎后尚未髹漆前的程序,注一)之上,然后糙漆、漆(注二),贴片的花纹须经“磨显”(注三)而使花纹重现。

  据《髹漆录.填嵌》中说:“螺钿即螺填也。百般文图,点、、钩、条,总以精细密致如画沙为妙。又分截壳色,随彩而施缀者,光华可赏,又有片嵌者,界郭理皱皆以划文。”杨明注:“壳片古者厚,而今者薄也,点、、钩、条,总五十有五等,无有不足也。凡沙与极薄片,宜磨显揩光,其色熠熠。”由上可知“平磨螺钿”之制法,是在漆胎制作好之后,在灰地上作装饰之工艺技术,“平磨”一辞,系因其制法而得名,方法是必须先以螺贝片,磨薄裁成所需图案,贴于糙漆灰地上,由于螺钿高出胎地之平面,所以整体继续敷上生漆若干遍,连同螺钿贴花一并覆盖,等到漆干透,再加以打磨,将表层磨去,以显露出原来之螺钿贴花,也就是《髹漆录》所说的“磨显”。如此,则螺钿贴花因磨出而与黑漆紧密结合,并与漆面平齐,所以谓之“平磨”。

  螺贝本来厚薄不同,所谓“古者厚,而今者薄”,自然分为两类,厚重的称为硬螺钿,薄的称为软螺钿,前者宜填嵌较厚重之家具,后者则宜制作精巧细致之什物。若以制作时代说,元明以前多用厚螺钿,元明清则用软螺钿较多。北京元大都出土之广寒宫图残片,即属软螺钿。

脱胎平磨螺钿尊形瓶

  大雄宝殿之螺钿尊形漆瓶,总高二八○公分,最大直径一一○公分,中间鼓径约五十五公分,总重量七十三公斤。共计用漆二二○斤,麻布三○○米,螺贝片四十五斤。是目前所制形体最大的“平磨螺钿”瓶。此瓶由于供奉在大雄宝殿,其造形之设计,是以中国西周青铜礼器“尊”之形制为基形,一方面代表佛陀世尊为人天师范,世人所“尊”所宝;一方面佛以太子之尊出家证道,开演无上妙法,当受人天供养。而“尊”更是中国上古时代国家重要的礼器、文化的象征,以尊为瓶礼敬佛陀,也祈愿佛法昌盛,人心皆善,世界和平。在视觉上“平磨螺钿”黑银相间工艺之呈现,是为与大雄宝殿所表现的灰色调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而脱胎平磨螺钿漆艺,更是为保存传统工艺技能,展现历史文化的精华,传承古代艺术以启发后来之创造,当然更是佛法艺术化呈现的最佳说明。

  此瓶呈中间圆鼓,上下大圆之斗形,四方出戟,表现大方稳重、古朴和雅、尊贵华丽之美感,瓶身以唐草宝相花为底纹,密覆遍满,上斗饰以委角如意形,中作八吉祥图案,下斗作转轮圣王之七镇宝,上下延口镶以银箔。中间圆鼓平分四等分,各图以佛陀之八相成道故事。所有贴花皆以硬螺钿缀合而成,由于制作技术繁复,自瓶身夹纻脱胎成形,历经十个过程,三十六道工序,制石膏模、放样、制灰、调漆、脱模、模图、贴花、髹漆、磨显、揩青……皆以传统工艺手工制作。就翻制器形,夹纻脱模,调漆裱夏(麻)布,刮瓦灰,层层交错叠漆,已历时一年数月。制作此对漆瓶之艺师每每言之:“不但古今制作形体之大,无出其右,以佛陀本生故事为题材之螺钿漆器,历史上也绝无仅有。”此对脱胎平磨螺钿漆瓶,不仅体格宏大,也是传统工艺结合佛教文化的另一种文化象征,鉴诸往,而知来者,所以弥足珍贵。

附注:
一、以漆调和砖瓦细灰,称漆灰;在素地上刮以漆灰,称灰地。
二、在灰地上加髹光漆,糙毕装饰花纹,最后所上的光漆,称为漆。
三、漆上最后一道漆后,须加以打磨如镜面,有时直接以手掌磨擦,有时以发丝或漉皮打磨,称为揩青堆光。

引用图版书目:
《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8漆器》锦绣出版社,1993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