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年春季學界精進禪七各大專院校佛學社學生心得

大專青年禪學會

總召集人 傳惜/以往都會覺得佛法總是談「苦」、談「空」,似乎是很悲觀的想法,但幾年下來,聽聞許多開示後,覺得佛法才是真理,能夠全面性的談論人生,而非特選一種「凡事皆苦」的角度來切入。難行能行、難忍則忍,在苦中磨鍊這念心,若不能接受人生的真實面,又怎麼能積極為善呢?我們以往所謂的「即時行樂」,不過就是逃避的心態罷了!

  每次禪七,導師 覺大和尚都會深入淺出地對覺性作多番開示。在這次禪七中,自己對於  導師口中的覺察、覺照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雖然尚不能完全做到,但只要有信心,這念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覺性存在。  導師也說「沒有前前,就沒有後後」、「萬丈高樓平地起,英雄不怕出身低」,要真的契悟這念心,是需要因緣和合的。

  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在修行的路上,可以有大善知識指引方向,是非常有福報的,但不努力、不用功,還是一無所得,不管是靜坐或在做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一步一腳印的累積才會進步。也期許新的一年可以持續精進用功,有朝一日可以坐到好香,體悟到本心本性。

執行秘書 傳疇/這是我第二次打七,每次開示,我都會全神貫注地聆聽,當下的那一刻,真的能體會到什麼是能知能覺的那一念心。修行是需要真功夫、腳踏實地去印證。禪七的每一天,我的信心愈來愈增長,迷惑愈來愈少,愈來愈覺得修行學佛、成道正果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原來「悟道」,下一步是要「養道」,最後就能「成道」。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從清淨的中台回到繁忙的現實,才發現自己真的是「遇緣則發」,在清淨的道場提起覺性是比較容易的;然而出了禪堂,遇到境界時,習氣仍會出現,這才讓我明暸,修行是時時刻刻不可須臾離也!這次禪七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願能將佛法真正落實於生活中,時時刻刻皆是「心的淨用」!

聯絡組 傳緩/在靜坐當中,才得以覺察到自己內心妄想紛飛,有如浪潮一波又一波地襲來。藉由數息、觀息法門,化除心中的塵勞妄念,漸漸將過去縱逸的心收回,而能保持覺性,但仍會分別、攀緣外境的好惡而起心動念。 導師在開示中提到「平常心是道」,這句話聽來容易,卻行之不易。唯有時時刻刻覺察、覺照,不起妄想、執著時,方能體會到這念心的本質是慈悲的、平等的、沒有煩惱的,在碰到平時喜愛或厭惡的境界時,才能夠不起貪愛或瞋心。出了禪堂後,期許自己保持平常心,這念心始終存在,腳跟點地,老實修行!

文書組 傳觀/佛法真理,百千萬劫難遭遇,何況「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導師淡淡地說著,卻是語重心長。自己求的到底是什麼?決定出離,還是決定貪愛執著,繼續當個愚癡眾生?無始劫來顛倒妄想,「妄認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求的盡是我貪我愛,何時才能真正通身放下,以大丈夫的深心氣魄,誓願「唯求作佛,不求餘物」?

  時間,不可逆,逝者如斯。禪七好辛苦,卻終究是圓滿了。讚歎所有年輕同學的善根與慧根!也愈發相信,修行絕不是今生才開始,過去沒有修好的學分,今生一定要努力。決定解七之後,無論再忙、再累、再辛苦,都要落實平日的定課,精進用功!記得團參結束之際,主七和尚說,心地法門要「念茲在茲」,才不辜負今生能夠遇到 導師這樣一位大善知識。「平常心是道」,用功在平時,如師父所說,這念心保養成功了,這一生才有成道的希望。

聯絡組 傳資/即使已經打過幾次禪七,每次總有不一樣的體會。記得每日過堂時,法師總說過堂也是一門功課,要我們注意降低碗筷碰撞的聲音,這才發現,我們以前連吃飯都忘了專注,心始終散亂。靜下心來,專注在每一個動作上,保持這念能知能覺的心,即使聽到五觀堂內許多碗筷碰撞聲,也不覺得刺耳,始終清楚明白,不起心、不動念,專心在當下。這才稍稍體會到了任心自在,心無形無相卻能生萬法的不可思議。

  幾日靜坐下來,又得聞大善知識的開示,這才明白一切有為法,皆不離開自性,皆是心之用,用完還是要回到這念無所染濁的清淨心,才會有源源不絕的精力。感恩 導師及主七和尚的慈悲開示,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點我們,心性之理非能用文字言語所表達,要靠自己去體會。也很感恩各位法師、護七菩薩們的護持,讓我們能萬緣放下,在禪堂內用功,體悟這念心的不可思議。

  最後,想起法師曾經說的:「只要靜下心來,你會發現清涼自在從心生。清淨光明的菩提心,原來就在你我心中。」

台灣大學中智社

社長 傳儒/靜坐必須要調身、調心、調息,身安才能道隆;而禪七當中若不能善調身心,則妄想與昏沉往往成為用功的最大障礙。在此次禪七中,感恩主七和尚及諮詢法師的開示,讓我學習到在用功時,應當活用所學的法門來對治自己的煩惱;也體會到「法門無量誓願學」的道理,廣學種種法門,在遇到境界時才能夠靈活運用,化解心中的煩惱。

  此外,在 導師的開示中,  導師說明「心、意、識」三者的區別,讓我明瞭遇到境界時,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如此地細微;若非大善知識的提點,凡夫眾生無法覺察到這麼細微的念頭。這也是 導師所說「眾生之心,粗中又粗」的道理。

  雖然這次禪七並沒有和清淨心相應,但只要對心性之理有信心,在日常生活中依據中道實相的道理來用功,必定能夠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副社長 傳凡/第二次打禪七,在腿功與知見上,都有些許進步。腿功進步後,讓我在打坐時,能夠更加專注,不受腿痛影響;參加精舍禪修班與社課,讓我在聽聞開示時,更能夠深入體會佛法的意義。心能生萬法,一切唯心造,打坐參禪,專注在這一念本具清淨心、菩提心上,不打妄想、執著,原來人生的依靠,不是在外境上,而是要堅住自己的本心本性,勤修戒定慧,秉持著「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的道理,才能安穩如實地走在人生的康莊大道上。

傳孜/所謂「行住坐臥皆是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照著師父的開示,在禪堂覺察、覺照我們的心,乃至於專注在生活的每一個小細節上,將心磨的更細,更能作主。

清華大學慧鐘社

傳憨/這是我第一次參加禪七,滿載而歸。第一天受持八關齋戒,讓我對戒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持戒應當自我要求,持清淨戒,如此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才能成就戒定真香。感謝  導師、主七和尚及所有護七法師及義工菩薩,沒有你們的護持,禪七無法成就。

台灣師範大學

傳如/每一場開示都像是醍醐灌頂,有些片段雖然聽過不只一次,但是不同的心境下,有不同的體悟。我覺得禪七就像是學佛的期中考,在每一個階段可以檢視自己的心。原本自己對未來的路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但是經由這七天的沉澱後,讓我對未來有了明確的目標與方向。

台北教育大學中智社

傳儀/「狂心頓歇,歇即菩提。」禪七這段期間,靜心看自己,看到很多缺點、執著。安住於數息、觀息,妄念愈來愈少。很感恩大眾法師、護七菩薩的照顧和護念,讓我們能安心、安身的好好學習。身為學生,還未付出,就已受到許多照顧,再再提醒著自己要努力、要加油。 導師開示的心地法門是如此的好,希望有更多人能知道,一起來打禪七。

傳謐/禪七可以淨化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練習專注在第一念上,雖然不是真的屏除所有的念頭,但至少保持在善的念頭,清楚明白所做的每一件事。如此才發現原來能知的心,力量如此強大,能知能覺的心是多麼可貴。很感謝自己在學生時,就能聽聞大善知識的心地法門,學習大乘佛法,了解心的可貴與佛法的重要。也要謝謝護持我們的父母、同學、大眾及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因為他們的護持,才能讓我們現在學佛心無罣礙,感恩和平的台灣,和平的全世界,讓我們可以安心的修行學佛,在此獻上最誠摯的感恩!

大同大學大智社

社長 傳函/在這次禪七  導師的開示中,有一句話點醒了自己:「坐在這裡,是心在靜坐而不是身。」才發現自己都過度攀緣在「身」上,以至於無法放下對「身」的執著。雖然沒有坐到一支好香,但這次禪七比以往都更加專注在行住坐臥當中。

顧問 傳霖/記得第一次打禪七時,  導師說了一句話:「什麼是覺性?當下能聽的那念心就是。」一下子茅塞頓開,原來自己始終都是「能知能覺」,只因無明而蒙蔽了這念心,從此開始在心上用功。

  禪七開始後,主七見燈和尚指導了觀息及中道實相觀,更告訴了我們要迴互用功,自己亦感受到迴互用功的重要。當心中對於某些方面的妄想、執著特別重時,就到佛前懺悔。晚上即使睡不著,也靜靜地躺在床上,持續白天的用功,數息、觀息、中道實相觀。幾天下來,感受跟以往的經驗都不一樣了,心中保持著清楚明白。起板的第一聲響起時,傳進耳裡,清晰透徹、了然分明。早上的昏沉障礙也能夠在半支香內克服過來。禪坐時,心中照見妄念後,即不再相續。所以此次禪七收穫非常豐碩。

執行秘書 傳白/起七茶會時,主七和尚總是問「喝茶的人是誰?」我們的心不是一般人所認為的肉團心,也不是大腦,那時候還懵懵懂懂的,在心中打了一個大問號,那「心」到底是什麼?

  透過開示,發現過去的我都執著妄想與相,但其實所謂的心就是本心本性,就是覺性。在理解本心本性就是覺性之後,想當然爾,就要把覺性提起,我覺得很像是數學點線面的道理,在當下提起可由一個小點開始,再累積連成一線,最後面面俱到,更進一步的是穿越時間,就成了三度空間,正如主七和尚所說的萬善圓彰,如能覺察、覺照,隨順覺性,必定可以看見其不可思議之處。

  我們肉眼所看見的娑婆世界都是當下眾緣和合之後所顯現,最後還是離不開成住壞空的循環,會歸於空。既然了解一切都是眾緣和合,就更應該珍惜當下所擁有,當然也不吝嗇於分享給大眾。如果從大眾中得到幫助,不也應該懂得知恩圖報嗎?所以在此感謝 導師的悲心願力,成就道場,讓大眾有機會接觸佛法,了解佛法的好,並將之廣傳,讓眾生更生信心。

聯絡組 傳翔/禪七,就是要用真功夫去磨鍊,在大善知識的開示中,把佛法的最中心、最重要的道理,也就是心地法門弄得明明白白、徹徹底底。誦經、念佛、做善事、聽經聞法固然很好,但最重要的還是要找到自己的「心」,也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

生輔組 傳柱/在七日中的靜坐、誦經及聆聽開示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種種莫名產生的憤慨、無知和欲念,原來最大的原因是自己,只因自己心中有執念,無法放下;種種魔障,原來不是外界影響,而是心不定、不淨,和種種境界相應。這次禪七,就像是照鏡子一般,但鏡子裡的這個自己,卻很陌生。我重新認識另一個我所不知道的自己,再重新拼湊出嶄新的自己。雖未達到萬緣放下的境界,卻也因此識出了欲念的本來面目,看到了自我心性的本來面目,一日復一日,我心中的疑惑、鬱悶,終於開始化解、明朗,如雨過天晴一般,整個心如獲甘霖,精神爽快。

  尋尋覓覓,總不易尋得一絲一分功名;淒冷苦雨中,回首一看,才發現慈悲的佛學已為我們蓋好一處良居。很高興在七日之後,我們大家都找到這樣的一處歸宿了。

傳珊/「夠了,你真的被情感綁架了!」一位母親慟心苦勸一位過度沉迷於友情的孩子。「你不要管我!」一位過於依賴自認為友情的孩子怨恨母親的迫切嘮叨。不知從何時起,這雙手開始變得手忙腳亂,因為只有和朋友談話而感到心安,因為想牽繫身邊的任何一份感情,因為想依賴著誰,因為實在太怕寂寞。

  傻孩子在人群中找了又找,他好累又好餓,費了千辛萬苦摘取了大量的「情感」,只為了填飽食無止盡的心,拖著咕嚕咕嚕發響笨重的它一路奔波,弄得自己傷痕累累。
「狂心頓歇,歇即菩提。」

  一句話,心似乎飽了。

東吳大學淨智社

傳璇/在禪七中, 導師開示大眾「過去心不可得」時,頓時,如當頭棒喝、茅塞頓開。這幾天在禪堂中,把第一天時所遇到的恐懼帶進來,把過去的煩惱也一直提著,即便外在環境多麼清靜,自己的內心就是混亂不安。於是,接下去的每支香,便更加專注於修數息觀與觀息,盡量保持清楚明白,當妄想來時,依循主七和尚所開示的「居一切時,不起妄念;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堅住正念,隨順覺性,不論動靜,都要觀照自己的心。這次禪七,讓我對佛法又多了一分體悟,確立了正確的方向後,更重要的是往後的實踐,唯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才有辦法以戒、定、慧突破黑暗無明,見到自性光芒。

傳縝/這次是我第三次打禪七,前兩天以為自己可以很順利的度過,沒想到自己遇到的境界很多,當然,學到的也很多。在打坐時,保持一念不生的心,但不執著「無念」是 導師告訴我們的,聽到的當下讓我恍然大悟,原來自己一直都執著在無念的這念心上,以為這就是菩提大道,沒想到錯得離譜,此後的幾支香,我試著讓自己心情放鬆,不要太緊繃。

  感恩 導師的開示,讓我找到未來努力的方向,因為已經大四,在準備考試,也對未來職場充滿困惑與無助。 導師提示我們:「要時時清理自己的妄想、煩惱,這樣才能讓腦袋裝得下其他知識」、「種一分,得一分;種十分,得十分」、「英雄不怕出身低」,這些對我未來工作、考試都有所幫助。每次禪七都收穫滿滿,回到學校後,更要時時謹記、落實佛法,藉事練心。

傳馨/每次禪七,都有不同的體會,並且一次比一次還要深刻。但在這次禪七當中,令自己感受最深刻的卻是「平時一定要用功,定期保養自己的清淨心。」因為在每次禪七的洗禮之下,愈發體悟到人人本具的菩提心有多可貴。以前因學業繁忙而找藉口,或還是放不下執著而擔憂,但這次決定要舉足向前,腿功定要練足,定課也要實踐,保持覺察、覺照。

淡江大學正智社

傳皓/靜坐時,練習著覺察、覺照,幾天下來,感受到心中較為平和,但細微的念頭也更加清晰,是以前不曾察覺的。雖說感覺上不攀緣外境,但事實上是依靠在外境而不自知。「知」和「攀緣」真的不好分辨,很多時候都以為自己只有「知」,但一個念頭接著一個念頭,常常在「知」的同時又向外攀緣了,速度之快,令粗心的自己沒有察覺。一切妄想皆由心所生,哪能歸咎外在?哪能由得了別人?雖然這次沒有坐到好香,但我期許自己未來的每一天都可以更進步,絕不得少為足,保持心中這念覺知,努力實踐「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禪七讓我轉變生活態度,我相信修行是時時刻刻的事,解七並不代表結束,而是一個新生活的開始。

輔仁大學淨仁社

社長 傳生/「咬定青山不放鬆,不怕東西南北風。」這是禪七中 導師所開示的一句話,原來不怕是代表不執著。住持和尚開示中提到,佛法沒有否定一切外境,而是告訴我們這些是「假有」,也就是虛幻不實和緣起性空,原來這就是《心經》上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的道理。

  解七後回到台北,想到 導師常在開示中提起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終於曉得原來這個「無」並不是真的沒有,而是不住,所以古德云:「眾生心水淨,菩提影現中」就是這個原因。感恩  導師創建中台禪寺,也感恩十方三寶的慈悲,「流轉三界中,恩愛不能脫,棄愛入無為,是名報恩者。」這是弟子唯一的報恩方法,更願能在己力所及,讓更多人認識中台、認識佛法。中台取經,菩提之路,未完,待續。

傳行/聽了住持和尚開示妄想的定義及其對打坐的影響,猶如當頭棒喝。就是因為妄想、執著,所以我們無法悟到本心本性;就是因為妄想、執著,所以我們生生世世輪迴不已,吃盡苦頭。

  禪七中讓我感到受益無窮的,除了在「靜」中修行的法門外,還有就是在「動」中要能覺察、返照自心。我是一個比較恣意妄為的人,為了滿足欲望而放縱身口意三業,所以煩惱很多,活得很累、很辛苦。但聽了  導師與住持和尚的法語,如甘露般滋潤了乾涸的心靈。做人就是要做好事,什麼是好事?就是沒有殺、盜、淫、妄,貪、瞋、癡、慢、疑和邪見之事就是好事。如果違反了,就要反省、檢討、改正、慚愧、懺悔,然後放下。時時保持這念覺性,記住心的作用。雖然行使起來很艱難,但我還是會去落實,努力當個好人,作個對社會有幫助的人。因為我也想要獲得永恆不變的快樂,跳脫輪迴,超凡入聖。當然這一切的基礎,就由做好自己開始。

銘傳大學

傳瑩/做任何事情都要清楚明白了解目的為何。那我來禪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學習成就佛道?還是為所求如意而來?

  導師說禪七的目的是為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心地法門」是最究竟的成佛之道,既然這才是本來面目,那為什麼我只願為所求如意而修行,而不是為成佛修行呢?

  這次打七,我改變了人生觀,學會了放下,也給自己新的人生目標。所以在佛前發了四弘誓願,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希望藉由發大願,給自己立一個終極目標,不論今生是否達到,來生還是能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因為修行是生生世世的事。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聽到這首偈子,告訴自己不能再虛度光陰,過一個沒有意義的人生。我很歡喜找到了人生方向。回家後,更要聽 導師的話,繼續朝著「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方向努力,相信總有一天我會成功。

元智大學中智社

傳璃/這是我第二次打禪七,在打七前我的心很不安定,時常需要開著電腦,藉由社群網站、音樂的聲音來刺激耳朵。但打完七後,我已經不用再依靠音樂,心很安定,可以習慣安靜了。

  這次打七並沒有像第一次那麼嚴重的腰痠背痛,身心都很舒服,不論行香還是坐香,心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只有當下這一念能知能覺的心,沒有第二念心。雖然靜坐時還是會打妄想,但一察覺到時就趕快提起覺性。六祖惠能大師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心就像是天空,妄想、執著就是浮雲,打七就是將心中的浮雲撥開,看見真實的心。

  打七真的讓我心靈得到安定,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回山打七,也希望更多人一起來體驗。

傳藹/上山時,心裡帶著幾個疑問,對很多事情都無法找到圓滿的答案,不過在受八關齋戒那天,看到戒文上所說:「上品,是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每件事情,如果都用這三個點出發,就不會有矛盾了!

  在團參時,主七和尚解開了一直以來別人問我,我卻沒有辦法回答的問題,佛法說的是不執著善,並非表面上看的不要善,因為那些境界也是反映自我們的內心,但我們要清楚善的本質,還是會生滅的。 導師開示時,則提醒大眾別執著好香,坐好每一支香便是,若能努力在每一個機會上,或許下一支香就是好香。當下點破我在意的思緒,打坐也愈入佳境。

  禪七真的對身心有很大的助益,得到最多助益的還是師父的開示,感謝有這個因緣讓我能參加打七。

蘇雲/佛法不是拜偶像,不是迷信,而是生活哲學導師。教我們看清世間無常,不再為已逝歲月而苦惱、不再為青春容顏不再而沮喪;教我們摒棄貪瞋癡,不再為蠅頭小利而斤斤計較、不再以物喜以己悲;教我們清淨身口意業,不再為不明是非而譏諷誹謗、不再為一切不善而起心動念……這些不正是生活、正是校園、正是職場、正是家庭嗎?

  不執著於相,讓我們的心更加柔軟,學會傾聽,懂得體諒,舌燦蓮花;不執著於相,使我們的心更加堅強,學會面對,懂得解決,除一切苦。這七日來,每每靜坐,有瞌睡時、有妄想時,亦有腿麻到滿頭大汗時,雖然談不上坐到好香,但哪怕那幾秒的「空」境的當時也讓人暢快不已。這七日來,每每在夜晚漫步回寮的路上仰望星空,都會感覺到自己在宇宙中的渺小,於是更加感受到我們的身體只不過是空相而已,學業的不順、事業不達、家庭不和,這些生活中的挫折通通跟我們的心過不去,而只要找到心的法門,便不攻自破。

  生活處處是道場,禪七所授予我的不是知識,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我心靈清淨良方,讓我今後能夠處變不驚,時時自省,受用一生。正是「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中原大學慧智社

傳栩/ 導師開示:平常禪修很重要,要去上禪修班、參加法會、靜坐、出坡、布施…… 就是透過種種善法保養我們這念心,修自利利他菩薩行,廣集福慧資糧。佛法不離世間覺,做什麼事情都要認真負責,修行就是練習作主,這念心要在靜中養成,動中磨鍊。雖然同樣的話聽過很多遍,但每次感受都不一樣,尤其體會愈深,就愈清楚自己還有努力的空間。端正知見,在理上開悟了,從事上努力用功,挖到生命的活水源頭。好好聽 導師的話,好好聽主七和尚的話。在靜中養成,在動中磨鍊,覺察、覺察,再覺察;覺照、覺照,再覺照;加油,加油,再加油!


普照精舍


地址:台北市文山區興隆路一段53號1樓
電話:(02)8663-7701
傳真:(02)2934-9541

上一頁